让“内生动力”持续迸发———看永丰如何实现农业标准化与脱贫精准化有机结合
近日,《中国标准化》杂志开设专栏,在全国4000多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中精选12个典型案例与模式,解读农业标准化助力精准扶贫脱贫成效,为今后精准扶贫的深......

饶晓华、谢兴友、严晓艳

近日,《中国标准化》杂志开设专栏,在全国4000多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中精选12个典型案例与模式,解读农业标准化助力精准扶贫脱贫成效,为今后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提供有益参考借鉴,为基层探索务实高效、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与发展道路,其中永丰县农业标准化精准扶贫工作成为专栏首个案例面向全国推广,这是对该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标准化与精准扶贫脱贫有机结合工作的高度肯定。

为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目标,近年来,该县以标准化助力高效农业产业发展,通过农业产业化激活贫困户致富“内生动力”,不断夯实脱贫攻坚基础,脱贫效果明显。目前,该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652户25388人中已实现4479户17615人精准脱贫,30个“十三五”贫困村已有16个顺利退出,贫困发生率由6.9%下降至2.1%。2017年,拟退出9个贫困村,4180人脱贫。

“标准化”牵引,产业化道路越走越宽

今年国家标准委下达的第九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名单中,永丰境内的江西灵华山白茶开发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白茶标准化种植示范项目赫然在列。这得益于10多年来该县对农业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大力推进,该县白茶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迅速成长为全县活力十足、产值过亿的农业支柱产业,拥有全省种植规模最大、单个茶园面积最大的标准化有机白茶生产基地,在全国白茶标准化种植示范方面拥有了宝贵的话语权。

得标准者得天下。历届永丰县委、县政府都认识到,要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化和决胜全面小康,大力实施推广农业标准化是必由之路。

自2002年以来,该县就开始系统运用标准化原理,以“三品一标”为载体,以标准化为依托,以市场化为路径,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建设。2014年,全面启动“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后,该县更是因地制宜,瞅准早辣椒、早辣椒套种果蔗、双孢蘑菇、烟叶、高产油茶、白茶、葡萄和白莲等产业优势,紧扣绿色发展主线,规范健全产业技术和管理标准,将标准化手段贯穿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突出标准对打造品牌、提升竞争力、延长价值链的引领作用,建立起富有永丰特色的农业综合标准体系。该县制定、修订省级地方标准14项,推广实施农业各级标准280余项,建成3个国家级示范区、1个省级示范区,农业标准化项目覆盖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标准化生产覆盖全县可耕地面积的25%,执行标准覆盖率达95%。

该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联合蔬菜、农业等部门制定了《永丰早辣椒生产技术规程》《烟叶生产技术规程》《永丰葡萄种植技术规程》等14项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其中《永丰早辣椒生产技术规程》经专家组审核发布为地方农产品标准,获得了江西省标准化科技成果一等奖。

目前,该县形成了“标准体系带引项目建设,龙头企业带创品牌,产业发展带动致富”的建设模式,早辣椒、葡萄、白茶等产业标准体系已基本建立,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贫困户脱贫。全县共有农产品商标总数274件,位居全市之首,其中15件为江西省著名商标,绿海茶油、永丰蔬菜两个农产品地理标志,“永丰”牌蔬菜区域品牌价值达7.49亿元。“三品一标”认证达51项,其中绿色食品标志10个,有机食品标志10个、地理标志2个。

“精准化”对接,脱贫产业实现覆盖

产业是精准扶贫的“发动机”,是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是斩断穷根、开掘富源和增强“造血功能”的关键。

该县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发力点,按照“培育一批主体,兴旺一批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思路,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帮助农民寻找脱贫致富渠道。在推进农业产业标准化进程中,该县注重与脱贫攻坚进行精准对接、有机结合,着力实现全县扶贫产业全覆盖、贫困户产业脱贫“零空白”。

该县在规划和培育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过程中,紧密结合产业扶贫开发政策,大力发展扶贫产业。高标准规划了“一园四区”,打造了以绿色蔬菜、花卉苗木、有机白茶为主的永吉线现代农业示范区,以烟叶、食用菌、白茶为主的永鹿线特色产业示范区,以井冈蜜柚、高产油茶为主的抚吉高速(永丰段)富民产业示范区和以白莲产业为主的南部山区白莲产业重点区域。

该县在县、乡、村有针对性的创建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便于贫困户就地就近创业和投劳投力。目前,全县已创建百亩示范基地132个,辐射带动全县农民种植绿色蔬菜23.7万亩、高产油茶56万亩、珍贵楠木3.5万亩、中药材1.8万亩、白莲2.9万亩、烟叶2.3万亩、双孢蘑菇120万㎡。据统计,该县有3762户贫困户参与到标准化富民产业发展中,联结基地30.5万亩。

一手牵着“标准化”,一手连着“精准化”,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持续迸发。在法国专家的技术指导下,百合专业村藤田镇中西山村与井冈山大学生物工程系技术对接,实现了百合脱毒育种、种植、加工等全程标准化,种出来的优质龙芽百合,加工出来的百合粉、百合干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村里参与百合种植的20余户贫困户成为直接受益者,不仅产量高,卖相好,而且每年还能在村里的百合加工厂获得不匪的务工收入。

让贫困户一手牵着“标准化”,一手连着“精准化”,该县紧紧围绕八大富民特色产业建立土地流转、金融服务、技能培训等配套机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示范基地+贫困户”“家庭农场+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产业+贫困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帮助贫困户就地就近发展产业和投入劳务就业,不断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依托现有的农业核心原料基地优势,该县注重培植和引进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的发展路子。目前,该县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6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9家、市级21家,吸纳和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上万人,其中贫困户1800余人。

该县出台优惠政策,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主体。目前,共注册家庭农场1818家、合作社422个、流转土地15.78万亩,辐射带动1.8万户农户参与到家庭农场的产业发展,其中贫困户600多户。

为让贫困户在产业标准化建设、精准化脱贫中“连得上、接得牢”,该县结合本地种植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专门成立了产业扶贫技术指导小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引进、推广名优新品种、新技术,借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井冈山大学、省农科院、省外专局、县蔬菜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成果,建立扶贫产业标准技术规程,优先把贫困户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科技示范户培训,让他们成为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业产业标准化人才。目前,该县经过培训的农民80%以上掌握了1至2门农业实用生产技术,自身“造血”功能大幅提升,致富“内生动力”十足。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