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河长制加速奔跑 ——青原深化实施河长制工作纪实
2015年,青原区实施河长制,两年过去,一幅“六山醉美城乡,三江秀映百里;库塘天水一色,人水和谐永续”的美丽生态画卷跃然纸上。今年,青原区率先开展打造河长......

刘茂林

2015年,青原区实施河长制,两年过去,一幅“六山醉美城乡,三江秀映百里;库塘天水一色,人水和谐永续”的美丽生态画卷跃然纸上。今年,青原区率先开展打造河长制升级版加速富水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先行试点,在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基础上,实现生态效益、文化效益、经济效益齐头发展。

青原区河长制工作一路加速奔跑,力量何在?“甫一开始,我们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1234’机制,各个主体责任落实有效,各个环节衔接紧密有力,各个阶段安排紧凑有序,各项工作成效充分展示。”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青原区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和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依法取缔无证矿山企业16家,治理河道100多公里,95%以上水库水质达标,赣江、孤江、富水河水质长年稳定在Ⅲ类以上。

一抓到底压责任

河长制工作落实,人是关键。为此,青原区快速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担纲、群众参与”机制,明确区委书记担任“总河长”,区长担任“副总河长”,落实区级河长26人、镇级河长51人、村级河长124人,聘请保洁员、专管员、巡查员各130人,构建区、镇、村、组四级联合作战的责任落实网络,覆盖到每片流域、每条沟渠。

河长制面前,没有旁观者。该区还充分利用微信、电视、报刊等媒介,层层开展河长制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景区、进市场、进村组、进家庭“八进”活动,广泛深入宣传河长制及清河行动。

两种模式清垃圾

垃圾围村,如何突破?青原区按照“一年全面推开”的要求,率先拉响农村清洁工程攻坚战,采取两种模式,即东固畲族乡至富田镇山区实行砖混式安全焚烧垃圾模式,富田镇以下片区实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垃圾模式,对农村垃圾进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去年以来,青原区投资3000万元,购置清运板车1000多辆,建设液压垃圾中转站7个,落实村组保洁员1000余人,垃圾处理率达到87%,“没有垃圾的村庄”新圩璋塘村成功走进了中央四套“走遍中国”栏目。

三项技术治污水

水污染问题表象在河里,根子在岸上。青原区按照“污水不入河”的要求,全面推广污水治理三项技术,全域治水。

青原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广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建设一批成本低、效果好、管理方便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对污水实行“生态疗法”,全区污水处理率达到75%。大力推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依法拆除禁养区内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户,取缔年出栏在5000头以下的散户和小规模养殖场,引导生猪养殖从禁养区向可养区转移,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绿色发展。大力推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深入开展“四控一减”提质增效行动,实施“稻虾轮作”等生态种养新模式、新技术,统防统治农业污染。

四项机制管长治

如何实现河长治?青原区建立水质监测、督察考核、上下联动、联合执法等机制,推动河长制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建立水质监测机制,实时监测主要供水水源地和界河交接断面水源水质,每月发布一次水资源质量报告,每年两次对小型水库水质进行检测,定期发布结果。建立督察考核机制,按照“一季一调度,半年一督查,年终检查考核”的要求,由总河长每季进行一次调度,研究问题,制定政策,解决难题,并坚持半年进行一次督查,年底进行一次考评,考核干部,兑现奖惩,推进项目。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强化部门单位与乡镇、部门单位与部门单位、乡镇与乡镇之间的联合作战能力。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从环保、水务、农业、公安等部门抽派人员,组成生态环境联合执法队,构建常态化生态联合执法机制,确保发现生态污染苗头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制止和查处,维护流域生态安全。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