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文化品牌 垒精神高地 扬文明新风 ———新干倾力打造“1+10”文化志愿服务品牌纪实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新干县汇全民之智,聚全民之力,打造文化小康,垒筑精神高地,推动文化事业大繁荣、文化产业大发展、文化供需大活跃,让人......

□小群、邹弘、奇伟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新干县汇全民之智,聚全民之力,打造文化小康,垒筑精神高地,推动文化事业大繁荣、文化产业大发展、文化供需大活跃,让人人参与文化、共享文化,使文化成为新干最大的品牌。

新干文化志愿者协会是新干建设文化小康涌现的一道美丽风景线。近年来,该县在全省率先打造“1+1”“1+10”文化志愿服务品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价值,为在2018年率先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知名文化小康县贡献力量。新干文化志愿者协会先后被授予“全国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示范项目”“江西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截至目前,该协会已招募并注册登记文化志愿者600余人,辐射带动2万余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欢乐新干大舞台”“新干好声音”“谷雨诗会”等社会文化活动都可以看到文化志愿者的身影。

队伍:由民间群体到正规组团

早在2012年,一批热心公益事业的文化人才自发组织参与文化志愿活动,在全县“舞动新干”“民俗文化演出”等几项品牌文化活动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此外,新干“580”“阳光义工”“春蕾妈妈”等全县各类志愿组织的社会影响力逐步呈现,志愿服务深入民心。几年下来,新干民间公益活动和民间协会组织几乎将“触角”延伸到全县乡村、社区、学校、园区的各类文化活动中,极大地推动着该县文化小康工程的实施。

据了解,新干文化志愿者协会以“传播文化、传授艺术、服务社会、奉献爱心、促进文明”为宗旨,精心组建了“歌友、舞蹈、器乐、美术、摄影、剪纸、文学、诗歌、书法、太极拳”10个俱乐部,即“十美”俱乐部。通过1个文化专业人员加1个文化俱乐部、1个县文化馆加10个文化俱乐部的“1+1”和“1+10”融合方式,将文化志愿服务真正打造成与老百姓贴心的民生品牌。

新干县文广新局负责人介绍:“以前的民间文化志愿者群龙无首,活动松散,影响力弱。现在‘十美’俱乐部更像一支正规化的集团军,创作有人指导,内容有人把关,服务规范有序。”

服务:由同质化迈向品牌化

11月16日,首届“我要上‘村晚’暨民间民俗文化演出”第三场演出在新干县七琴镇激情上演。在众多精彩的节目中,由七琴镇业余剧团编排的《过关》采茶小戏赢得现场群众拍手称赞。这个小戏是由县文化馆音乐舞蹈室主任章小红组织舞蹈俱乐部志愿者编排而成的。

“我们在建设文化志愿者协会过程中,极力克服以往文化志愿活动同质化现象,努力打造文化志愿服务品牌,形成独具特色的影响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新干县文化志愿者协会会长、县文化馆馆长杨雯说。

为将“文化志愿服务”打造成品牌,新干制定了协会章程和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协会活动。以“十美俱乐部,周末好放歌”为主题,在每周双休日,定期组织2至3个俱乐部的文化志愿者深入农村、学校、社区、企业,与群众开展文化互动活动。2017年春节前夕,摄影俱乐部组织文化志愿者来到偏远的城上乡丰乐村,义务为该村36名70岁以上老人拍照并制成新年挂历。一辈子几乎没有好好照过一次相的老人们,看着自己的“靓照”笑得合不拢嘴。这一活动不仅温暖了留守老人的心,也得到了周边群众的集体“点赞”。

据不完全统计,新干文化志愿者们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走社区、下农村、进学校,共举办声乐、剪纸、舞蹈、摄影、文学、诗歌等培训153期,参与文艺演出185场次,参与组建乡村业余剧团12个,

为群众做好事685件次,培养基层文艺人才900余人。文化志愿服务成为了红土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成效:由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

“我县的协会不仅仅局限于文化志愿者服务,而是通过文化辐射,破除旧俗陋习,促进乡风文明,推动全县移风易俗工作。”新干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我市将新干列为移风易俗工作试点县。该县于7月底发出“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动员令,全面启动“文明新风创建工程”。为此,新干县通过文化志愿者协会带动,志愿者参与搅动,媒体强势驱动,促进了全县群众文化活动多姿多彩。目前,该县文化志愿者协会主导参与了“美丽乡村·舞动新干”“欢乐新干大舞台”“新干好声音”“书香新干”等一系列有特色、有品位、有影响力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春风化雨,文以化人。如今,随着“1+1”“1+10”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全县群众的文化观念有了大幅度提升,参与文化活动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富了“口袋”,更富了“脑袋”。三湖镇群众在文化引领下,打破了固守千年的“入土为安”观念,植入了“厚养薄葬”的新风尚,自发实行“绿色殡葬”蔚然成风。10月4日,潭丘乡大塘村在文化志愿者的积极倡导并组织下,恢复了中断20年的“村晚”。大塘村党支部书记陈跃红介绍,随着村里文化活动的增多,群众见面的次数多了,聊天的机会多了,昔日有点矛盾纠纷的“仇人”在文化活动中倒成了“黄金搭档”。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