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变———看永新农村五年飞速发展
她的颜值“品质”持续提升:从道路坑洼、布局杂乱无章到干净整洁、处处井然有序,荣获“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等称号。

龙艳红、周智玮

乡村如何振兴?无疑是要从里到外有个“质”的变化。

五年来,永新乡村走出了“脱胎换骨”之路。

她的颜值“品质”持续提升:从道路坑洼、布局杂乱无章到干净整洁、处处井然有序,荣获“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等称号。

她的经济“体质”不断增强:从单一的“靠天吃饭”生产模式到“合作社+农户”、“互联网+”等多样化发展渠道,农村产业发展节节攀高。

她的文化“气质”逐步凸显:从盲目攀比、单调无趣到和谐知礼、多姿多彩,农村文明新风遍吹陌野,涌现出一批国家级、省级文明村镇。

品质,用颜值来提升

青瓦白墙的民居鳞次栉比,平坦的水泥大道四通八达,气势恢宏的白堡大桥横跨禾水河,青山绿水环绕其间……走进永新县高桥楼镇白堡老村,仿佛进入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

谁能想到,8年前的白堡,“一条羊肠道,两个古码头,一只方头渡船”,就是村民唯一的出行线路。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环境脏乱,贫困村的“帽子”戴得名副其实。

在永新,如白堡老村一般,乡村“颜值”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村庄数不胜数:高市下洲村、莲洲溶溪村、石桥樟枧村等规划建设的10个精品示范点各美其美,634个村庄、937个村点完成美丽乡村建设,贫困村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已成现实。

永新村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还得益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推进:实施“七改三网”工程、完善“8+4”基本公共服务,农民生活便利指数不断提高;通过延伸管网、引山泉水、打压水井等方式,加快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所有贫困安全饮水问题得以解决;建成13座城乡垃圾压缩中转站、126个农村垃圾填埋场,“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逐步形成,优先聘请贫困户为保洁员,助其增收;创新提出“农民上坡”理念,农民占用耕地无序建房现象逐渐消失;大力开展“两违”歼灭战和危旧土坯房拆除攻坚战,“爱心公寓”成了安居扶贫工程中抢眼的亮点……

体质,靠经济来增强

五年来,永新农民发展方式从“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农村经济“体质”逐一激活,“一村一品一社一店”格局逐步形成,成为产业扶贫的强力“引擎”,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460元,增幅居全市前列。

永新因地制宜,实施“四个千万工程”,构建“高山植楠、缓坡栽柚、田间种菜、河滩育桑”梯度发展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井冈蜜柚、种桑养蚕、绿色蔬菜、珍稀楠木等种植面积达25.6万亩,带动2.2万户农民受益。高山丝瓜、生态黑猪、肉牛等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今年冬种油菜达24万亩。并依托互联网,建设农村e邮电商网站,彻底改变了传统销售模式,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也大大拓宽。文竹镇日永月新合作社的业务范围已扩展到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龙田乡山木子合作社单通过电商进行的线上销售额一年便可达200多万元……

与此同时,永新还依托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推行土地入股、反租倒包、股本分红等方式,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贫困户入股产业发展全覆盖。特别是光伏扶贫“屋顶计划”让106个贫困村、4447户贫困户获得了稳定的收入,贫困村年均增收2万元。

气质,拿文化来滋养

国家级文明村镇1个、省级文明村镇4个、市级文明村镇7个……新时期的永新,文化蓬勃发展,乡村“气质”逐步凸显。

五年来,永新不遗余力,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坚持推进的文明新风建设和文化惠民工程,极大促进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迈向小康的进程。通过机制、载体、队伍、内容的“四个创新”,提升了农村文明品位和精神文明感染力,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节节攀高。

240个农家书屋,15个主题文化广场和文化走廊,800多座由旧祠堂改建成农民的“文化乐园”,238个融身边好人榜、村规民约、家风家训于一体的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专栏,100多支农村志愿服务队,100多个农民业余剧团……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百花齐放”,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

30年为百姓办实事,带病坚守岗位的村支书龙新华获评“中国好人”、“最美护林员”刘春吉获评“江西好人”、抚养侄子上大学的好婶婶刘艳入围“感动吉安”人物……孝老互助、富而思进的典型不断涌现,农民群众思想观念有了极大转变,贫困户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高桥楼镇茅坪村的村民眭雪平在该村的低保户评审上,更坚定表示甘愿让出自己的低保名额。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还年轻,我能靠双手劳动解决一家温饱问题,还有村民比我更贫困,我愿意让出低保指标。”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