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20年 中断20年 寻找文化记忆 传承纯朴村风 大塘“村晚”回来啦
中秋佳节当天,随着一阵欢天喜地的锣鼓声,由一群老人表演的开场节目《锣鼓》,拉开了新干县潭丘乡大塘村中秋文艺晚会的序幕。晚会现场,人头涌动,欢声笑语,全......

10

大塘村中秋文艺晚会现场

11

大塘村广场

12

大塘村民参加喜庆十九大广场舞比赛

13

大塘村远景

  □罗小群文/图

中秋佳节当天,随着一阵欢天喜地的锣鼓声,由一群老人表演的开场节目《锣鼓》,拉开了新干县潭丘乡大塘村中秋文艺晚会的序幕。晚会现场,人头涌动,欢声笑语,全村上下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氛围中。人群之中,一位60多岁的老人却看得热泪盈眶。这位老人名叫陈政添,曾经也是“村晚”舞台上的“红人”。他激动地说:“‘村晚’中断了整整20年啦,终于又回来了。”谈起往事,陈老感慨万分。

一代人的记忆

大塘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村,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善良。村子由上房、钟房、钧房、福房四个村小组组成,总人口1600多人。大塘村“村晚”,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塘村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生活渐渐好起来的大塘村民,办起了农民剧团,并在重要节日举办文艺晚会,由农民剧团担纲主演,村民自愿报名表演节目,用特殊的方式表达对党的感激之情。陈政添老人是当时农民剧团的“名角”,经常在“村晚”舞台上露脸,很是“跑火”。陈老介绍,莫小看这个级别最低的“村晚”,从演员到观众全是乡里乡亲、左邻右舍,除了戏曲、小品、歌曲、舞蹈、朗诵等文艺节目外,还有拔河、顶棍、武术等民间体育项目。“家乡的村晚,是儿时最向往的活动。上千村民扶老携幼、呼朋引伴前来观看,那个热闹喜庆的场景至今难忘。”现任大塘村党支部书记的陈跃红,年少时也多次和同伴们一块参加“村晚”,登台表演。他说,“村晚”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增添了节日气氛。

群众心的呼唤

热热闹闹的“村晚”一直延续了近20年,成为大塘村村民重要节日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遗憾的是到了1997年,‘村晚’因各种原因中断了,而且一断20年。”陈跃红有点痛惜地说。

陈跃红一直在琢磨“村晚”中断的原因。他向记者分析说,进入九十年代后,全国掀起“打工潮”。大塘村的年轻人也陆续走出村庄,加入到打工的队伍。“年轻人是‘村晚’的血液,现在他们都忙着外出赚钱,‘村晚’也就像被抽干了血液,没有了生机。”陈跃红说。另一个原因,是“村晚”舞台的“倒塌”。在陈跃红的引领下,记者看到已被夷为废墟的舞台原址。这里原是村中祠堂,始建于60年代,在祠堂正中方,有一个高1.5米,面积40多平方米的台面,便是“村晚”的舞台。由于祠堂年久失修成为危房,不能再使用,舞台也就慢慢废弃了,直至拆除。

“村晚”中断,大塘村村民仿佛失去了“精神支柱”。没有活动的节日,总是冷清的。于是,一部分村民自发起来舞龙灯。然而,由于缺乏组织,龙灯队因为行走线路原因和邻村村民发生了冲突,并最终在2008年发生了两村部分村民群体性争斗事件。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发生,每到重要节日特别是中秋节,县、乡两级都要派出专门工作组,与村干部一块劝阻村民舞龙灯,同时一直在寻找引领村民参与健康向上文化娱乐活动的“钥匙”。“‘村晚’成为大塘村年轻一代难忘的记忆。生活越富裕,越渴望健康丰富的精神生活,越来越多的群众呼唤‘村晚’回归。”陈跃红说。

“村晚”终于回归

“文化是重建农村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帮助大塘村寻找这个载体。”潭丘乡党委委员罗亮亮说。

在县、乡有关部门的帮扶下,大塘村在村民中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文化生活方式。村里投资20多万元兴建文化广场、文化活动中心、阅览室,组建了广场舞蹈队。2017年,借助全县实施“文化小康”工程的东风,大塘村制定了《大塘村文化小康示范村建设时间表》,全面开展文化小康示范村创建。在国庆中秋节期间恢复“村晚”,成为首要工作。当陈跃红把这个想法告诉大家时,立即得到村民的同意。消息一放出,大塘村在城里创业的、上班的、打工的,很多人早早就回来筹备“村晚”。该村青年小陈是个文艺发烧友,原本想利用国庆中秋节长假拜访客户谈一笔大单的,听说村里要恢复筹办“村晚”,连忙求得客户谅解,特地从外地“飞”了回来。村里乡贤纷纷倾囊相助,捐款赠物为“村晚”助力。乡贤陈保根热衷村里的公益活动,多年在外承包山地,做木头生意顺风顺水。当他知道这件事后,立即与陈跃红联系,为筹办“村晚”经费捐款。在准备“村晚”的过程中,所有“演员”都利用晚上休闲的时间排练。陈跃红说:“排练很辛苦,每天都练到好晚。他们不但不要一分钱报酬,还主动献计献策,帮助解决遇到的难题。”

众人划桨开大船。正是得益于全体村民热心参与,中秋节之夜,一场精彩纷呈的“村晚”如期在大塘村激情上演。锣鼓、广场舞、小品、诗朗诵、武术、独唱……大家热情高涨,你方唱罢我登场,精彩的表演,赢得现场阵阵掌声。曾在外地工作40多年,如今退休回到家乡70多岁的陈大爷自始至终坚持看完了整场晚会。他笑呵呵地说:“平常大家都忙农活,外出赚钱,全村人很少有机会聚在一起聊聊天、讲讲话。其实,现在大家都不愁吃不愁穿,但都感觉人与人之间没有了交往。特别是我们老人要求并不高,儿孙绕膝,子女陪伴,就是大的幸福。现在村里举办这个晚会,给大家带来了快乐。大家一块热热闹闹地,生活也就更加有滋有味了。”

看到“村晚”办得这么成功,虽然忙得脚打转,但陈跃红的心里像喝了蜜一样。他说,大家都兴致高涨,决定春节期间也举办“村晚”。为让“村晚”办出特色,大塘村成立了农民剧团文艺复兴社,计划招募20名左右成员;同时积极倡导本村乡贤募捐,设立文化活动基金用于村中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一场更加精彩的“村晚”正在大塘村静悄悄地进行着。

成就文化品牌

“大塘村恢复中断20年的‘村晚’,是我县群众追求美好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通过文化活动破除旧俗陋习,促进乡风文明,对于推动全县移风易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新干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吉安市将新干移风易俗工作列为试点县。该县于7月底下发了“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行动方案,并以率先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知名文化小康县为契机,全面启动“文明新风创建工程”。该县着力打造培育文化活动品牌,通过专业团体带动,业余剧团搅动,媒体强势驱动,促进全县群众文化活动多姿多彩。目前,该县形成了“美丽乡村·舞动新干”“欢乐新干大舞台”“新干好声音”“书香新干”等一系列有特色、有品位、有影响力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农村文化活动各具特色,大洋洲镇的“中秋月·夏塘情”诗歌晚会、城上乡的“桃花节”、潭丘乡潭丘村的“春晚”评选活动、沂江乡的草莓节、荷浦乡的“杨梅节”等一大批乡土文化品牌精彩纷呈。

如今,随着文化活动的增多,群众的文化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越来越多的群众忙完农活,就往文化站、农村书屋、文化广场跑,学唱歌、跳舞、看书。据陈跃红介绍,以前邻里纠纷不断,村干部大部分时间都要用于协调矛盾,往往是按下葫芦又起瓢。随着村里文化活动的增多,群众见面的次数多了,聊天的机会多了,昔日交恶的“仇人”倒成了“黄金搭档”。

“现在茶余饭后,村民跳舞、唱歌、游戏、交流。邻里之间吵架拌嘴的少了,赌博闲扯的没了,好吃懒做的消失了,一幅美丽和谐文明幸福的画卷在大塘村徐徐舒展。”陈跃红高兴地说。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