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水韵
龙江,湘赣边界的圣河,古代的先哲以象征华夏民族的族徽和图腾“龙”字为她命名,赞美她滋养的土地为“一年耕而三年食”,我们的祖先对龙江寄托了崇拜的情怀,殷......

2

龙江水韵

□尹小平

龙江,湘赣边界的圣河,古代的先哲以象征华夏民族的族徽和图腾“龙”字为她命名,赞美她滋养的土地为“一年耕而三年食”,我们的祖先对龙江寄托了崇拜的情怀,殷切的期望。

龙江,是禾水上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井冈山市境内猴山拐湖,一路接纳百川,滔滔北流,曲折回环40.2公里,流波普惠大陇、葛田、龙市、古城四乡(镇)405.8平方公里土地,割峡谷而奔平原,出汗江而入赣江,在罗霄山脉的腹部,拓出了一片锦绣乡土。

几百里龙江,网络东西川原,缝合南北江山,开辟了一条造物者的画廊,其间气宜地润,草木竞荣,风物灵美,山川形胜。七溪岭崇高而超迈,五虎山雄浑而深含;白鹤翔集于春林芳岸,繁衍高贵的家族;王斑虎游荡于幽篁深溪,静守怡适的故园。九龙山风涛萧萧,短尾猴出没于原始林莽;黄洋界云烟缈缈,奇峰隐现于太虚幻境;上游河段,飞瀑溅雪,奇潭怪石;中游河段,湖光潋滟,渔歌唱晚;下游河段,烟波浩荡,帆墙竞渡……叹不尽天地赋大美,江流呈奇观。

龙江,古老而神圣的母亲河,她与赣江同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共同哺育了千万年的华夏文明。

早在十万年以前,龙江的初民们便在上游的楠木坪劳作生息,在楼下和乔林村的沙土下,埋藏着他们的石器时代的遗物和灵魂。

当长江以南还处于草莽丛生的蛮荒时代,当轩辕黄帝正率领北方部落在黄河岸边逐猎的时候,华夏民族的另一位祖先炎帝神农氏,便选择龙江西岸婆婆仙栖居:在上游的沃野上,尝百草,垦荒莽,播谷物,务稼穑,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垦文明。悠悠数千年岁月,龙江以浩浩不息的一江浓情,泽灌出丰腴的田亩,两岸稻菽青青,莲荷田田,棉麻摇风,菜花泛金,桑林簇秀,茶畦叠翠……恩泽无量的龙江,为神州大地营造了一座巨大的粮仓,诱惑历代的帝王将相,争来虎踞龙盘;一派江山,成为历史的主宰者们挥师用武、开国建邦的必争之地,造就了多少彪炳史籍的英雄俊杰!

元代红巾军徐寿辉、明代起义军张献忠、清代太平军石达开……众多的风云人物,都曾蒙受龙江的膏泽,在这片土地上成就伟业。

井冈山斗争时期,龙江两岸是武装割据的红色区域。1928年4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毛泽东领导的湘南农军,在河东广场胜利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河西老街至今还保留了红四军军部、红军教导队、朱毛会面等革命旧居遗址10余处。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陶冶情操、振奋精神的生动课堂,成为对外宣传和进行爱国主义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一代代龙江的儿孙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装点着她的煌煌容光、彬彬风仪。

两岸秀峰相对立,一江碧水向西流。道教圣地三昌仙的三清殿,变幻着仙阙的灵光;七溪岭的古栈道,传播着先祖的智慧;青连山的文峰塔,记载着游子望归的乡愁;云岗山的摩崖石刻,镶嵌着书法艺术的瑰宝……星罗棋布的文化遗存沿江陈列,组成一座不朽的龙江历史博物馆。古今智者,莫不惊叹;天下民众,莫不仰慕。

龙江,清神素魄,雅怀慧心,粼粼碧波涵漾着一江灵气,塑造或化育了千古风流人物:唐代张钦平叛有功而受封于清远军节度使,明代湖广道监察御史龙遇奇敢于进谏而被皇帝授匾,而“金爪拳王”黄三祥、绿林好汉袁文才、开国少将赖春风、“诗书画三奇”吴承燕……都生于龙江或养于龙江。龙江的一脉精魂,凝成了多少旷世奇才!

新时代的风云从江上呼啸而过,两岸涌现出簇新的景观。龙江承担起变革自我的光荣使命,百里长波,回响着向未来世纪奔流的阵阵潮音。

龙江穿城而过的龙市,两岸形态各异的村落或依山而建,或临水而栖。“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生态园林景致令人向往。经意不经意间,河堤在一段段垒高,桥梁在一座座架起,高楼在一天天林立,路灯在一盏盏延伸,空地在一片片变绿,樟树在一年年长粗……那气度,那风韵,总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欣喜。

这惊人的变化得益于井冈山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从2014年开始,争取世界银行贷款756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资金6599万元,对龙江中游进行了控源截流、河道清淤、自流活水、长效保洁等工程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龙市城区的防洪能力,彻底改善龙江河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构建“一江两岸”的开放格局,打造一条生态休闲长廊,提高居民的生活和环境质量。与此同时,全面推进了“河长制”,落实市、乡(镇)、村三级河长责任人,构建上下联动作战、左右协调配合、全民共同参与的责任制落实网络,从体制和机制上保护了美丽的龙江。

这亮丽的美景不知吸引了多少游客前来观光, 河面上,河岸边,这儿一双,那儿一对,好像情侣大聚会似的,甜蜜的笑声,穿越灯影,粘附在水面上。

曾有古人吟唱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我们是龙江的湛湛清波孕育的儿女,我们如鱼群一般依恋于一江春水,与龙江同生同灭,共荣共辱。龙江清,人性可清,人世可清;龙江浊,人品必浊,人心必浊。我们怎能不珍惜她的辉煌,挚爱她的美丽,捍卫她的圣洁,抗污染而拒浊流,以一个清清丽丽的我,守护和拥抱一条清清丽丽的江!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