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湾改编”故事
来源: 2017-10-23 15:53 我要评论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毛泽东带头为山民修红双井 在三湾村钟家祠堂前面,有两口清澈见底并排而立的水井。打扮成小媳妇模样的贺子珍来到三湾村后,见到墙上贴满:“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海建

1927年9月29日上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永新县三湾村。

三湾来了工农红军

60多岁的陈元民讲述着父辈们说的秋收部队来三湾情况:

当时,三湾村几个山民到高溪村逢圩,见有支部队向三湾方向挺进,怕遭受兵匪抢劫行恶之苦,跑回村大喊“匪兵来了”。山民们匆匆收拾几件值钱的东西,携儿女带老人慌忙躲到山上。起义部队来到三湾村后,见所有的房子都空了。毛泽东知道,群众是因为害怕躲进了山里,便派人去山上喊话,告诉他们这是一支为贫苦人打天下的队伍,要山民下山回家。

起初,山民都半信半疑,担心他们会像国民党军队那样,骗老百姓下山后抓壮丁或当挑夫。村里有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自告奋勇下山探听情况。

下山后,老人看到这支部队果然与国民党军队不同。这些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士兵,不擅闯民宅抢劫,不杀猪狗捉鸡鸭。他们坐在枫树坪下休息,伤员也只躺在刚收割的稻草堆上。这些战士说话和气,见了他就和和气气叫他“老表”。他顿时消除了心中的疑虑与恐惧。老人主动进山,将乡亲们都叫了回来。

很快,山民们就与起义军打成了一片,日益相处融洽。老表们争先恐后让房、让铺,送粮送菜给战士,这个山沟热闹起来了。

毛委员真是穷人大救星

三湾村钟家祠70多岁的老人钟天开说:当时,他的一位远房亲戚就住在毛泽东住房隔壁。有一天半夜,他的远房亲戚因腰痛得厉害不停呻吟。毛泽东听到后,立即起床前去看望,叫来了卫生员为他用药止痛,并从身上拿出些钱,让他天亮了就去请医生。过了一天,毛泽东还惦记着这件事,又叫一位战士背了一袋米送去人家中。老钟感激得热泪盈眶地说:“毛委员真是我们穷人的大救星。”毛泽东带头为山民修红双井

在三湾村钟家祠堂前面,有两口清澈见底并排而立的水井。当地人称这两口井为“红双井”。

家住“红双井”附近的70岁老人李新龙说,当年这两口水井都深不过三尺。起义部队来到三湾后,由于用水的人多,井水很快就变浑浊了。毛泽东一天中午路过井旁见此情景,便叫一名帮老百姓挑水的战士去老乡家借来铁铲、担箕。毛泽东卷起衣袖和裤子,带着几名战士,将井里的淤泥进行清理,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将水井挖深了许多,并用鹅卵石在水井周围垒起了一道围墙。如今,90年过去了,“红双井”的水质依然清澈。

贺子珍扮小媳到三湾探虚实

该县龙源口乡泮中村李文亮的爷爷李秋发,是一名已故的苏区老干部。李文亮曾听爷爷回忆“三湾改编”时,起义部队与井冈山上的袁文才等人联系的经过。

当时,袁文才领导的“绿林武装”在砻市一带活动,听说有一支军队驻扎在三湾村,怀疑是国民党军队来剿灭他。贺子珍见状,主动要求前去探听虚实。打扮成小媳妇模样的贺子珍来到三湾村后,见到墙上贴满:“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拥护中国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标语,见到军民如一家,同吃同住的热闹场面。在离开村头的山上,巧遇大革命时期担任过乡农会主席的李秋发。李秋发告诉她,毛委员正派他去给袁文才送信,商谈共同到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之事。于是,两人一同赶路到茅坪见袁文才。

1927年10月6日,毛泽东来到荷花乡大仓村与袁文才会面。贺子珍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便怀有崇高的敬慕之情。次年6月,贺子珍成了毛泽东在革命艰苦岁月中的患难妻子。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