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泰和提线木偶戏
2017-10-13 09:37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图为艺人正在为表演木偶戏作准备。      

有一种戏,供人们怡性情,敦教化,振人心,它,就是悬丝傀儡的艺术瑰宝———泰和提线木偶戏,它的发源地是泰和县上模乡。

泰和县上模乡位于井冈山脚下的泰和县城南面,东临水槎,北接冠朝,南西分别与万安县芦源、枧头交界。

南宋建炎二年,老居吴氏先祖吴公万率兵驻扎在“西平寨”。一日土匪围寨,吴公万将少兵寡,十分危急。紧要关头,吴公万令工匠制作了好多木偶男兵女将,每尊木偶人装置几根丝线,再令士兵每天提线引木偶男兵女将在城堞孔穴之处走动,似有千军万马、严阵以待,土匪十分害怕,西平寨之围遂解。事后,吴公感念木偶男兵女将守寨有功,焚香跪拜,以示感谢。后来又再造傀儡,在寨中演出,还作为迎宾嘉会和敬神驱邪仪式。

泰和县提线木偶戏第一代创始人已无记载。第三代传人为郭书梁,第四代传人为杨福祥、彭昭财;第五代传人为杨经灏,第六代传人蔡定礼和杨玉清,均为上模上村人。代表性传承人为蔡定礼,能熟练操作提线木偶的各项器乐、表演的各种手法及木偶的制作。

上模乡历史悠久,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古以来皆以饱读诗书为风尚,素有“天下奇才”、“西平吴氏”、“宫保尚书”、“祖孙进士”等脍炙人口的佳话。

上模乡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表演艺术丰富多彩。提线木偶戏班属于半农半艺的演出团体,所有演出家当,一担箩筐便挑完。挑着担子,走村入户。在庙会、端午、闹元宵等节日庆典上,找一块空地就可进行表演。演出的剧种有《征东征西》《西游记》、《满堂福》《金家福禄》《三娘教子》《桃园结义》等一百多种。

提线是提线木偶戏的主要表演方法,偶人系线根据角色的不同,分别为5到12根不等,按具体情况还有增加到20余根的。偶人通高50-60厘米,重3.5-5公斤。通过艺人巧妙地运用提、拨、勾、挑、扭、抡、闪、摇等方法,赋予木偶以艺术生命,动作栩栩如生,却又有浓厚的木偶特色。可以自然地作卸帽子、脱衣服、搬椅子、抡杆子、单双闪官翅等特技动作。

泰和提线木偶戏以杖头木偶为主,附加布袋木偶。木偶造型十分精巧,它用坚韧的木料加工成型后,采用变形夸张的手法,进行彩绘、装潢,使之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木偶艺人不仅能使木偶的头部、手臂、肘、腕、指和腰腿伸曲灵活自如,还可令其眼、口张合生动逼真。表演时,可以令木偶开合扇子、穿衣、戴帽、斟酒、拿书、写字、开弓射箭等动作,一举一动,准确自然。而且,木偶的操作、唱腔对白、锣鼓敲打等全套表演艺术,均由一个艺人完成。艺人熟练的操作技巧,明快的曲艺唱腔,激昂的锣鼓点击,令人赞叹不绝。

泰和提线木偶戏的脸谱用银木或柚木精心雕塑而成,再用褐石作脸的肉色,根据人物的特征和要求,用墨汁描绘五官。人物有“文武”、“小生”、“青衣”、“花旦”、“闰门旦”、“刀马旦”、“须生”、“红脸”、“花脸”、“丑生”等,脸谱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忠奸分明,男女老少各有特征。音乐曲调有平板调、彩花调、喜调、哭调等;伴奏乐器主要靠小三弦、唢呐及木叶等,打击乐器有锣、钗、鼓等。其唱词语言用客家民间诗韵格律,属板腔板体和联曲体结合形式,演唱时多用帮腔来烘托气氛,声色俱佳。

泰和提线木偶戏有着其独特的价值。随着社会的转型,经济的冲击,文化多元化,青年人娱乐取向转变,观众剧减使泰和提线木偶戏生存发生危机,木偶艺术后继乏人,一些著名木偶艺人后代不愿继承衣钵,社会上也难找人传承,泰和提线木偶戏确实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2012年,泰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到上模乡了解并采取文字、图片、影像、录音等方式记录了提线木偶戏的发展现状、表演方式和演出剧目;2015年,泰和县举办“缤纷泰和·百姓大舞台”群众文化巡演活动,提线木偶戏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目前,泰和县成立了泰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县级保护中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确保民族特性和民族精神和世代相传具有重要意义。泰和提线木偶戏,一定会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