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获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
石黑一雄,1954年生于日本,长于英国,用英文写作,与萨尔曼·拉什迪、V·S·奈保尔并称为英国文坛的“移民文学三雄”。

     

石黑一雄      

北京时间2017年10月5日19时(瑞典当地时间13时),诺贝尔文学奖正式公布,今年的获奖者是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瑞典学院将其创作母题归纳为“记忆、时间和自我欺骗”,并称:“石黑一雄的小说以巨大的情感力量,发掘了隐藏在我们与世界联系的幻觉之下的深渊。”

石黑一雄,1954年生于日本,长于英国,用英文写作,与萨尔曼·拉什迪、V·S·奈保尔并称为英国文坛的“移民文学三雄”。从第一部备受瞩目的长篇《远山淡影》至今,石黑一雄的作品鲜以日本传统、移民经验或文化差异作为主调,反而聚焦于普通个体在面临不同的生命抉择,尤其是被迫置身于交错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时所呈现出的幽微人性。正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所言,人们可以在他的小说中“发现一种特别坦诚和温柔的品质,既亲切又自然”;小说的背景、人物和时间可以随意置换,“地点可以在任何地方,人物可以是任何人,时间可以是任何时间”。石黑一雄书写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命境遇,这种境遇可以关乎任何人。

1982年,石黑一雄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远山淡影》。小说以二战结束初期的日本为故事背景,以居住在伦敦的日本寡妇悦子作为叙述者,大女儿景子的自杀使她回忆起二战后她在长崎的生活,记忆一点点被点亮、激活,如早已不流血的伤疤一般隐隐作痛。整部小说挑起的回忆若隐若现,并未直面战争的眼泪、鲜血与剧痛,正因如此,评论家喜欢用“物哀”来概括这部处女作的气质,并视其为克制写作的典范。在一次访谈中,他坦言:“它(《远山淡影》)可以说是缺乏经验,错误判断了显而易见和微妙无比的东西。”尽管有诸多青涩之处,28岁的石黑一雄笔下流淌的哀伤与对个体生命体验的洞察,还是让英国文坛眼前一亮。

初试牛刀的石黑一雄从此一发不可收,以大约四年一部长篇的速度写作。一共出版了《远山淡影》《浮世画家》《长日留痕》《无法安慰》《我辈孤雏》《别让我走》《被掩埋的巨人》七部长篇小说,以及一部短篇小说集《小夜曲》,几乎每部小说都被提名或得奖,其作品已被翻译成二十八种语言出版。

在全身心地投入写作之前,石黑一雄最大的爱好是音乐,他从15岁开始写歌,梦想成为莱纳德·科恩(LeonardCohen)那样的歌手。“我开始用很多华丽的辞藻创作歌词”,当他20岁时,他的风格改变了,倾向于使用最简单的旋律、语言创作歌曲。“仿佛在写作,写歌词就算是写作的练习吧!”石黑一雄把自己的每一部作品都看做是一首“长版本的歌曲”,希望能够塑造一种氛围和情绪,吸引读者沉浸其中。

石黑一雄不仅热爱音乐,也热爱电影。他曾在采访中表示,纵使自己是小说家,但许多叙事的观念却是来源于电影。

石黑一雄跟上海也有一定的渊源。他在小说《上海孤儿》中讲述了一个在上海出生的英格兰侦探于1930年代重返上海去侦破他父母失踪的罪案的故事。在战争的阴霾之下,他找寻着他父母一生留下的线索。石黑一雄后来回到上海创作墨臣·艾禾里电影公司的《伯爵夫人》的剧本,该影片讲述了双目失明的美国外交家和一位因政治风波被困上海、以有偿伴舞为生的白俄流亡者的故事。

村上春树曾在被问到在世作家中喜欢谁时,提到了石黑一雄和科马克·麦卡锡、达格·索尔斯塔三个名字。他说过:“至今为止,我阅读石黑的作品时从来不曾失望过,也从未感到不以为然。”

瑞典学院常务秘书莎拉·丹尼斯在奖项公布后这样评价道:“他结合了简·奥斯汀和卡夫卡的风格,还有一点普鲁斯特的味道。他是一个真诚的写作者,直视问题本身,是独一无二的。”而石黑一雄也曾说过:“一个人的写作不仅是给不同国家的人看,更是写给不同的时代”。(资料整理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