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红当属井冈山
90年前,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井冈山燎原中华大地,这里诞生了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井冈山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这方......

□本报记者林益民

所有的名山都有壮美的故事,而最壮美的故事无疑属于井冈山。

90年前,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井冈山燎原中华大地,这里诞生了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井冈山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这方血染的红土上,4万多烈士抛头颅、洒热血,而可考的只有1.5万余人。

90年过去,翻天覆地慨而慷,井冈山率先在全国实现脱贫“摘帽”,全山面貌发生巨变。如今,巍巍五百里井冈成为全国著名的革命圣地和5A级旅游景区,100多处革命旧址遗迹被保存下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一直以来,井冈山坚持“红色引领 绿色崛起”,大力挖掘和传承本有的最红基因,向着“红色最红”的目标昂首前行,绽放出了最绚烂的红色光芒。红色不仅成为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的巨大力量,也成为带富一方群众的好门道。

“爷爷被错杀时,奶奶才30多岁,爸爸刚满9岁……”近日,王佐嫡孙王生茂在回顾那段历史时说,“那时候红军坚定理想信念,对党无限忠诚,甘为劳苦大众无私奉献。作为王佐的后代,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们,我一直教育后辈要做井冈山精神的传人,继承和发扬好革命光荣传统,老实做人,踏实做事,为社会作贡献。”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退休后,年逾七旬的王生茂仍然坚持每年义务宣讲300余场,传承好井冈山精神。他的儿女中也有两位参加红色宣讲。

拒收爷爷创作的歌曲《红军阿哥你慢慢走》的版权费和演唱费,谢绝政府给一家人安排好工作的美意,(下转A4版)

被称为“井冈百灵”的江满凤在龙潭景区当了20多年的保洁员,闲暇时用歌声传扬红色魅力,消除游客疲劳。“一首歌就让游客记住了井冈山的红。现在生活好多了,我很知足!”江满凤也多年坚持义务宣讲。

井冈山成立了“毛秉华工作室”、井冈山精神宣讲团等专业化宣传队伍,打造了一批由党史专家、红军后代、先进模范、扎根老区的知青代表组成的义务教员团队,并开设了《井冈山精神代代相传》《追忆前辈的人生坐标》《红军后代面对面》《革命后代讲家风》等课程。 其中红军后代义务宣讲成为自觉传承红色基因的靓丽风景线,他们用真人、真事把红色历史“讲活”。

在传承红色基因上,另一个重大的内容是红色培训。据了解,近年来,井冈山依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干部学院、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全国、全省各级机关在井冈山设立的培训基地,创造性推出集培训、参与、体验为一体的红色培训“井冈模式”,探索出“六个一”培训活动、实施三种教学方式的培训模式,更加注重学员的真实情感,更加注重体验实践,更加注重创新方式方法,走出了一条崭新的红色培训之路。

设置专题课、体验课、现场教学课、音像教学课、互动教学课、红色拓展训练等课程,对学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革命传统教育;开发了“红军的一天”“井冈会师”“井冈练兵”“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等情景体验课程,采取穿红军服、走红军路、吃红军饭,并按照当年红军部队生产生活进行情景模拟、拓展训练等形式,使学员们全身心融入井冈山;推出《黄洋界》3D电影、井冈山斗争全景画、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等教育载体,极大地增强了红色培训的感染力和冲击力……这种体验式红色培训,吸引了全国各地、各行业、各阶层的党员干部、军人、企事业单位职工前来参加,使红色旅游效应从眼睛文化过渡到心灵文化。2016年,井冈山共举办培训班4948期,培训学员29.26万人,培训规模每年以45%的速度增长。  

在红色景观打造上,井冈山也是精益求精。目前,井冈山茨坪中心景区南山景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将实现茨坪中心红色景区的“三红格局”,即南有红色传承(南山景区)、西有红史陈展(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北有先烈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形成井冈山中心景区特有的环形红色教育游览线路。

当然红色带来的还有经济大效应。在井冈山,“一堂课”带富一方群众的例子数不胜数。拥有红四军军部旧址、步云山练兵场等众多遗址的坝上村,已被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全国团干教育培训基地)定为教学点,用于开展“红军的一天”体验式教学,其中就包括吃“红军餐”。全村共有46户条件合格的家庭,被确定为“红军餐”接待点,包括12户贫困户。去年,井冈山茅坪乡坝上村共接待学员超4万人,户均增收约2万元。

以红色培训助推旅游,井冈山培育了荆竹山、茅坪神山、坝上、大陇案山等一批红色培训拓展基地,打造了“一个红色家园”“红军的一天”“一场红色演出”等系列干部培训模式,农户通过参与旅游业、对接红色培训鼓起腰包。另外,每个学员的培训费中就包含了一张井冈山景区门票,源源不断的学员也带火了旅店业,不到17万人的井冈山,已有140多家宾馆,总床位数达1.8万余张。在“红色旅游”引领下,井冈山的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方兴未艾,2014年以来,井冈山的旅游收入节节攀升,年收入从2013年的68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21亿元。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