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虾稻共作”模式催出“黄金”产业
”6日,吉水县委农工部副部长、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张俊告诉记者,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生态环境和饵料,而小龙虾产生......

原标题:“虾稻共作”模式催出“黄金”产业 6乡镇试点取得初步成功

吉水县水田镇“虾稻共作”试点基地,张俊(右)与饶品峰(左)查看小龙虾生长情况

吉水县水田镇“虾稻共作”试点基地,张俊(右)与饶品峰(左)查看小龙虾生长情况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这一动一静,正是“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的生动写照。“虾稻共作”不与粮争地,还能增加亩产收益,吉水县作为全市首批“虾稻共作”试点县,仅半年时间,已发展试点基地6个,池塘精养基地4个,共计面积近800亩,累计销售成品虾30000多斤,小龙虾半年亩均纯收入近千元,“虾稻共作”已成为该县一条调结构、惠民生的产业新路子。

“‘虾稻共作’的综合种养方式,可以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生态环保’,是循环农业、效益农业的生动实践。”6日,吉水县委农工部副部长、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张俊告诉记者,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生态环境和饵料,而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形成了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使得水稻及小龙虾的品质都有所保障,“‘虾稻共作’促使种养户少用甚至零使用农药化肥,生产的稻米是生态稻,小龙虾品质好。”

实行试点以来,吉水县选择了有着山塘水库、同江水系、赣江河流、抬田库区、滩涂洼地等不同水质、不同地块的八都、醪桥、枫江、盘谷、金滩、水田等6个乡镇试点“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均已取得初步成功。“下半年,我们将把‘虾稻共作’示范基地扩至700余亩,并将基地打造成种养、休闲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带。”在该县水田乡孔巷村试点“虾稻共作”的江西龙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饶品峰告诉记者。

据了解,通过重点扶持、技术指导、招商引办,该县将把“虾稻共作”作为产业扶贫重点项目推进,实施“千亩试点、万亩示范、十万规模”三步走,以“种养加、农工贸”一体化为目标,促进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至2022年,争取实现全县“虾稻共作”面积达10万亩,年总产值达35.2亿元。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