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景全新漕运早
自此,小桥改名为半苏桥,河边小巷也就叫半苏巷,接上还兴建了半苏亭,更增多了后河风采。赣江中游的吉州扼全省南北漕运的要冲,是千里赣江的第二城,自古‘江南......

  

吉州自古乃江南望郡工商业兴盛,产品商品纷纭,水陆运输繁忙,古代漕运也极早。

      

在赣江中游,吉安市吉州区(古庐陵)水上有著名的白鹭洲。在江右岸,挺立着一座甘雨亭,紧挨着,附近还有一“金牛泉香”的著名景点,以建有金牛寺而得名。正是白鹭金牛沐甘雨,为吉州增色添彩。

甘雨亭风姿灼烁,绿树掩映,江风吹拂,悬崖击浪欲动,翘角御风若飞。围栏光泽,柱檐漆彩,金碧辉煌,庄重肃穆,既古色古香,而又焕然一新。为滨江公园画龙点睛绘美景。

甘雨亭曾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清朝中期的某年,吉安发生大旱灾。田土龟裂,百姓心急如焚。卸任的吉安知府郑山喜依然体验民情,日夜寝食不安。他虽已不是知府,但对百姓疾苦不能无动于衷,袖手旁观。于是,他率领百姓抗旱祈雨。老天终于久旱喜降甘雨,滋润禾苗。百姓都欢天喜地,高呼甘霖喜雨。大家自动集资,在焕文门(今鹭东路口)外北侧,兴建甘雨亭以资纪念。甘雨亭早在清朝乾隆` 道光与光绪年间曾多次修葺。1936年因拆除古城墙时被毁。20世纪80年代中期,又英姿勃发,挺立在江滨。

金牛泉香景点原建有金牛寺,屋宇建构古雅,香火曾盛极一时。这里也曾有一个有趣的神话:八仙之一的铁拐李,牵牛来到白鹭洲渡口。他正准备驾云腾空而去,不料金牛把绳子咬断,而潜伏于水中,再直沉入河底,从河底不时向岸边喷射泉水,于是出现一眼清泉,便命名为金牛泉香。金牛寺直至“文革”前都保存完好。可惜在“十年浩劫”中,以“四旧”的“罪名”,被烧毁成一堆石砾。可是,金庐陵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寺宇虽毁,但金泉犹香。

白鹭金牛沐甘雨,以其沧桑变幻,昭示鉴古观今,飨人以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弘扬古庐陵文化,滋润今庐陵繁荣,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焕发青春!

                       

吉安市吉州自古为“江南望郡”,乃赣中重镇,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物产丰富,交通发达。在其后河,仅就建有的木桥与石桥,便有十座之多。其中有历史悠久的名桥习溪桥与太平桥。习溪桥为唐天宝七年(748)庐陵县令关励所建,本名槠木桥,以后又经一位名叫习溪公的人所重修,而改名为习溪桥;还有太平桥,则在北宋祥符二年(1009),僧人云豁兴建。这两座都是石桥,且都是江西全省最为时代久远的石桥了。

这后河原本流水澄清,景色雅致。宋代大诗人苏轼路过吉安,曾为后河的庭宇园林与小桥流水之美景所陶醉,欣然挥笔题咏:“桃园柳径遍布,莲池荷花飘香”。他兴致勃勃,继而称赞说:“这般迷人景色,胜似半个苏州也。”自此,小桥改名为半苏桥,河边小巷也就叫半苏巷,接上还兴建了半苏亭,更增多了后河风采。人人皆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由此可见,后河在古代水清景美。

后河在远古年代,本是禾水汇入赣江的故道,穿越繁荣的永叔路与其大片街区,船舶穿梭,水运便利,商贾云集,街区繁华。然而,自宋以来数百年,正因为人类活动频纭,日益造成污染环境,后河污泥浊水,臭气横溢,曾几何时,后河成了吉州的“龙须沟”了。

建国后,对后河屡经疏浚治理。特别是在改革开  时期,加强了建设,更是在1978年就提出了“改造后河,造福人民”。市区干部`学生`民众义务劳动,清除了河中的烂泥污秽。接上以片石护坡,铺设水泥路面。1980年,临河拆除危房建成新房,矗起了面积10万平方米的高楼。再后又开辟了庐陵竹园。后河由此焕发青春。

后河经过彻底改造,显现出崭新的面貌。所有小桥建成宽广的水泥桥,河底乌泥杂物尽行铲去,清除了数百年的污泥浊水,两岸以水泥铺护。半苏桥下河水涟漪轻漾,波光粼粼。清水可鉴,映照桥畔高楼林立,榭廊亭阁,美景如画。清清河水辉映改革开放的辉煌。如今,两岸楼台亭阁,壮丽全新,风景迷人,又开设庐陵竹园,更是锦上添花。目前,还将大展宏图,正为人们所瞩目,深为吉安前景鼓舞!

源 远 流 长 漕 运 早

漕运起源很早,泰始皇由北方运达东南沿海两条要津。漕运本指水路运输,后专称中国历代政府所征收粮食解往京师或其它地点的运输,主要靠水运。《史记平准书》:“漕转山东粟,以给中都官。”我国北方通达东南沿海的两条要津都取道江西。其中一条就是从安徽经鄱阳湖两岸向南,逆赣江而上。赣江是漕动的黄金水道,而吉州所处的赣江中游比上游的赣南,下游的南昌更具河宽。水急。礁少的优点,是黄金水道的黄金阶段。

天下漕粮多取于东南,东南多取决于江西,都是通过赣江用漕运运到京师。赣江中游的吉州扼全省南北漕运的要冲,是千里赣江的第二城,自古‘江南望郡’,商业发达,物产丰富,盛产木料与米粮。赣江中游城域有万安。泰和。吉安。吉水。峡江。与新淦等河段,漕运极其兴盛。

赣江中游的河长有264公里,总集水面积为26300平方公里。有遂川江。蜀水。孤江与乌江山5大支流,江河溪流密布,水资源丰富,水运条件极好,兼之盛产木材,木排木船业发达,是繁多赣江漕运的中枢。据《江西通志》记述当时的起运情景:“每当起运之时,通省漕七百多佘艘。先后至于章门,征号无停。翟夫奏功帆力齐举。联樯接胪,按部列次,以正以段,晨夕应时。盖自章门以入湖(鄱阳湖),由湖出大江,顺流东下,逶迤二千佘里。”由此可见当时的盛况了。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