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劳动纠纷化解在基层
来源: 新浪网 2017-08-22 11:34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我们的角色就像电视调解节目里的黑屋子。分别和职工、企业老板接触,了解他们各自的诉求,最后让双方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好好谈。”江西安吉市青原区劳动监察局局长刘三贵告诉记者。

近年来,青原区为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把劳动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逐步建立起“预防+调处+执法”三位一体的劳动纠纷排解体制,从基层调解、办案质量、裁审衔接、纠纷预防、流动办案5方面着手,充分发挥调解仲裁在劳动纠纷处理工作中的主动性。

调解中心基层全覆盖

今年3月,青原区村民王夏忠找到了劳动仲裁员郭明,请求工龄补偿。

原来,他此前是某商贸公司的配送员,干了不到一年,该公司就因为经营不善面临倒闭。“老板把公司卖了我们都不知道,在新老板手下,工资变少了,待遇变差了,社保也没了,劳动合同还需要重新签订。”王夏忠代表他的同事共7人向劳动监察局求助。

强化基层调解是青原区调解劳动纠纷的工作重点。

为将劳动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一线、化解在萌芽状态,青原区在全区设立了11个基层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解中心,覆盖了所有乡镇(街道)和河东经济开发区、富滩工业区等工业园区。

郭明就是基层调解中心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他迅速出动,花了两个多星期时间才联系上当事人。“法律程序上要将公告送达对方才能继续走下一步程序”,郭明经常会遇到接受职工诉求后,找不到企业负责人的情况,“差一点就要在报纸上公告送达了,好在后来终于找到了。”

经过郭明的调解和努力,不到两个月时间,双方在流动法庭上签订了协议书。

“原来的老板现场就补偿了3万元给我们,我们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王夏忠对记者说。

数据显示,2014年至今,青原区共办理了800余起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其中调解成功6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75%以上;而600余起调解成功的案件中,基层调解中心调解460余件,占比近80%。

提升仲裁办案质量

陈彬是青原区劳动监察局的一名骨干仲裁员,一年接收的案子超过200个。7月底,他刚解决了一起拖了两年之久的劳动争议案件。

2015年7月,万福镇村民张某在操纵平刨机时不慎受伤,左小指末节复合组织缺损。“时间过去太久,劳动者受伤后拿不出在家具厂受伤的证据,也没有劳动合同。走投无路之下,张某找到了劳动监察局。”陈彬说。

在陈彬的指导下,张某递交了仲裁申请书,随即立案。

“面对家具厂,我们从法律层面讲清对案件的理解与主张。‘张某已经提交了工伤认定,于情于理都得赔偿’;而面对劳动者,则需要进行情绪安抚,使其不要产生对抗心理。”像陈彬这样的仲裁调解员,他们的角色是中立的,不偏不倚地办案,才能强化质量。最终张某顺利拿到了赔偿款。

办案质量是调解仲裁工作的生命线。在青原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2014年开始实行“半月例会”会议制度,将复杂疑难案件、新的办案观点、裁决书写作方法、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等在会议上进行学习、讨论,促进提升案件办理质量。

2014年以来,该区仲裁院累计办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00余件(其中包括30人以上集体争议13件),经裁决不服而起诉的49件,法院生效判决与前期仲裁裁决相一致的案件45件,裁审一致率达91.8%。

流动仲裁庭方便维权

“我们面对的大多数都是基层劳动者,法律知识普遍较差,需要引导劳动者走合法程序,并且尽量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刘三贵说。为引导劳动者依法维权、为生活困难劳动者及时解困,青原区于去年8月设立了吉安市首家“劳动人事争议法律援助工作站”。建站次月,仲裁院就发挥法援工作站优势,迅速办理了一起涉及130余人的重大集体劳动争议案件,获得了劳动者认可。

“区人社局将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解工作,纳入了对乡镇人社所的年度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评先评优挂钩,促进了基层调解工作的开展。”青原区总工会副主席胡六妹表示,对职工诉求的及时解决也是工会工作的关注所在。

另外,青原区大多数乡镇离市区均较远,而用工量较大的富滩工业区距离市区则有22公里,劳动纠纷双方当事人办事常有不便。为解决这一难题,今年,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首设流动仲裁庭,由仲裁庭成员携带开庭设备前往富滩工业区及偏远乡镇现场办案,并通过现场以案说法的形式对企业及劳动者开展普法宣传。截至目前,流动仲裁庭已办理了3起劳资纠纷案件。

“青原区在吉安市为职工维权开了好头。在‘建家、暖家、强家、爱家’的专项活动下,工会服务职工应该更优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吉安市总工会主席肖玉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