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将军李水清的故事
李水清(1917~2006),吉水县阜田镇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一至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和红军到达陕北后,参加过十七勇士连强渡......

5

毛主席接见李水清

李水清(1917~2006),吉水县阜田镇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一至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和红军到达陕北后,参加过十七勇士连强渡大渡河、陕北直罗镇、三城堡和东渡黄河等战斗。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平型关、百团大战等重大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平津战役、解放石家庄、太原战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任一九九师师长,率领全师代表全国陆军参加了开国大典。1951年参加了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0年至1975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1975年9月任南京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77年至1982年任第二炮兵司令员、党委第一书记。

200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88岁高龄的他代表70多万抗战老战士在人民大会堂发言。胡锦涛同志亲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先贤创业垂千古,长征接力有来人。今年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90周年,讲述老将军的故事,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是对李水清将军最好的怀念。

苦难的童年记忆:八岁放牛娃成红小鬼

李水清将军的祖父母原本居住在吉水县赣江岸边一个李姓大村———谷村,因家境十分贫寒,两位老人过世后,他的父亲李旭宜便只身一人流浪到十几里外的阜田镇水南村,租种地主一小块田地,聊以谋生。后经乡亲们热心撮合,与一个名叫王淑萍的农家姑娘成了亲,就这样在阜田镇水南村落了户。

然而,在暗无天日的旧中国,正所谓“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每日起早贪黑辛勤劳作,收获的稻谷却大部分都给地主交了租子,剩下的还不够维持一家人半年生计,只得靠种杂粮、捞鱼虾或做点小买卖勉强度日。阜田镇双日逢集,他的父亲秋冬时节经常头天早起到各村收购些花生,送回家让家人炒熟,然后拿到集市上叫卖挣几个铜板。即使如此辛劳,仍然家徒四壁,两间破草房便是唯一的家产。李水清的父母先后生下12个孩子,只有最小的他和他的一个姐姐活了下来,其余的都因饥饿和疾病,先后夭折了。

自小水清懂事起,每天看到的几乎都是父亲紧锁的愁眉,母亲酸楚的泪眼。为了给家里省一点口粮,小水清伢子还不满8岁,就到五六里外的罗家庄给一户罗姓大地主放牛,只给饭吃,没有工钱。

这天下午,小水清从河边赶着两头吃饱喝足的大水牛往回走。突然狂风骤起,乌黑的云团裹挟着隆隆雷声翻滚而来,霎时间,暴雨像是鞭子一样狠狠抽打着大地。闪电甩出落地雷,几声炸响,一头牛吓得挣脱缰绳撒野狂奔。小水清猝不及防,哪里拢得住?一边拼命叫人,一边奋力追赶,无奈身单力薄,根本撵不上,眼睁睁看着惊牛蹿进了深山。山里经常有虎豹豺狼等野兽出没,一个人不敢再追,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就这样,小水清不仅丢了放牛的活儿,挨了罗家地主的狗腿子好几个耳光,还要赔一头大水牛,给贫穷的家里增添了沉重的债务。为了抵债,小水清的父亲给罗家白帮了近一年的工,家里的日子更难熬了。

在苦难中长大的孩子,童年是短暂的。家境的贫困、生活的磨难、世事的艰辛、父母的愁苦,促使小水清早熟,也在他年幼的心灵里播撒了强烈的革命火种,跟许许多多的受苦人一样,渴望着能够扭转这颠倒的乾坤,改变自己的命运,早日迎来让穷人当家作主、扬眉吐气的大救星!

这样过了两三年,在1928年的2月,也就是秋收起义的5个月后,工农革命军第一次来到了小水清的家乡,发动和带领贫苦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小水清报名加入了儿童团,1930年不满13岁的他参加了红军,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挺进抗日最前线:平型关大捷壮军威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不久,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原红一师编为第一一五师直属独立团,杨成武任团长。李水清时任独立团三营教导员。在平型关战斗中,李水清率领一一五师独立团三营的全体战士,参加了“腰站”阻击战。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位吉水阜田镇育贤村人,开国将军戴润生,此时所在的红军部队,被改编为115师343旅686团一营,他担任该营教导员,率领一营作为主攻部队,也参加了平型关战役。

聂荣臻在动员会上说:这是我们改编后的八路军首战平型关,这一仗必须打好,必须打胜,要打出八路军的威风来,以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和决心。从师里回来,李水清与营长龙水文立即对全营进行战斗动员。短暂的动员之后,部队随即开拔,冒着寒气袭人的秋雨,急行前进,在上级规定的时间提前到达灵丘、涞源之间的“腰站”地区。

9月25日一大早,东方刚刚发亮,阵阵山雾飘过来,雾越来越浓,几米外就看不见人。7时左右,烟消雾散。不一会,日本鬼子走出隘口,离阵地越来越近:100米、50米、30米……“啪、啪!”随着两声枪响,全营的机枪、步枪、手榴弹朝敌人狠狠打去。顿时,阵地前变成一片火海,火光硝烟直冲天空。敌人被这出其不意的袭击打得晕头转向,战马被炸惊了,嘶鸣着到处乱窜。李水清率领全营战士犹如猛虎下山,扑向敌军,与敌人展开肉搏战。

即将逼近隘口,一个日军少尉手举战刀骤然闪到李水清面前,李水清端枪挺着刺刀,不露神色地推上子弹,跟一个骑马蹲裆式矬身挪步、围着兜圈子的小鬼子紧张对峙了几秒钟。小鬼子终于绷不住劲,“呀”的一声怪叫,挥刀猛劈过来。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李水清用长枪“咣”地一下挡过刀锋,顺势朝小鬼子胸前扣响了扳机。

鏖战7个多小时,300多名日军倒在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的阵地前。目睹日寇倒在我们枪口之下,更是坚定了战士们对抗战必胜、中国必胜的信念。事实证明,日本鬼子没有长三头六臂,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钢铁意志,一定能够粉碎其侵略扩张的野心,我们的劣势装备,完全能够打败武装到牙齿的法西斯强盗。

开国大典第一师:率199师参加开国大典

1949年是翻天覆地的年代,是开创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的年代。伴随共和国开国大典的隆隆礼炮,迎着猎猎飘扬的第一面五星红旗,陆军受阅方队师长率领他的铁流雄师昂首阔步迈上神州第一街。

68年前的大阅兵,水兵方队之后是陆军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等方队。担任步兵方队领队的是两位“老”红军———32岁的67军步兵199师师长李水清和他的搭档、年仅30岁的政委李布德———开国大典,他们率步兵方队走过天安门前。

训练中,朱德总司令曾两次来看望李水清的集训部队,朱总司令对他们说:“同志们,在开国大典上,你们的形象,就是中国军队的形象;你们的军姿,就是中国军队的风貌,希望你们努力训练,以良好的姿态,展现在中国人民及世界面前。”

1949年10月1日15时,一个黄钟大吕般的划时代强音响彻长空,在万众欢腾中,伴随威武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从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走来、从枪林弹雨战火硝烟中走来的师长李水清与政委李布德走在受阅部队步兵方队的最前面,他们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进入天安门广场。当跨过天安门中轴线东侧150米标有白线的正步区时,随着李水清将军一声“正步走”口令,李水清、李布德双双举起右手,向天安门城楼上的人民解放军的统帅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庄严敬礼!无数双眼睛、无数的镜头铭记下了这难忘的时刻。

当聆听开国盛典上奏起庄严的国歌,当目睹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迈着铿锵的步履跨过神州第一街,当仰望金水河畔的天安门城楼接受领袖检阅时,每一位受阅将士都激情澎湃,心底都在默默呼唤着曾经朝夕相处并肩战斗、为中国人民革命胜利舍身捐躯的亲密战友的名字。那一刻,李将军想起了他走进红军队伍后的第一任老连长郭永新,想起了他任红军宣传队长时深受其教益的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朱瑞,想起了他由衷敬重的大渡河英雄连长熊尚林,想起了在草地泥淖里眼看着燃尽生命之火的宣传队员宁红兴,想起了他含悲忍痛亲手埋葬的曹坝岗抗日五壮士……英雄的肉体可以死去,但他们的灵魂所辐射出来的精神光芒却不会泯灭,不会消失!他们化成了阳光,化成了空气,化成了美好的春天,化成了一切生命的色调和音响,永恒地留存在人间。共和国的雄浑史册上将永远铭刻着他们的英名,猎猎飘扬的五星红旗将永远闪耀着他们血染的风采!

(本文系中共吉水县委宣传部根据《李水清将军回忆录———从红小鬼到火箭军司令》一书整理)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