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纵深增绿 秀出大美庐陵
放眼吉安,江河奔腾,山林葱郁,公园星罗棋布,一幅幅美丽画卷向人们展示着她的独特魅力。“精品公园+生态绿廊+郊野公园”构成有大视野、有小细节的立体式公园网......

1

骡子山公园。

2

庐陵文化生态园全景。

3

青原区长境畲族村村景。

4

美丽榕溪村村景。  

□本报记者胡蒋霞/文、记者熊联权/图

放眼吉安,江河奔腾,山林葱郁,公园星罗棋布,一幅幅美丽画卷向人们展示着她的独特魅力。“精品公园+生态绿廊+郊野公园”构成有大视野、有小细节的立体式公园网络,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新农村建设有新面貌、有旧传统,“见山见水、记住乡愁”。

近年来,我市按照“文化庐陵、山水吉安”的城市定位和建设大气雅气秀气吉安的要求,大手笔增绿扩绿,推动城市园林化,让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城市发展愿景,离吉安人民越来越近。

科学规划,推进三级生态梯度格局

近日,记者从市城乡规划建设局了解到,我市先后制定和完善《吉安市城市园林绿化赔偿补偿规定》《吉安市城市绿线管理规定》《吉安市后河管理暂行规定》《吉安市城市绿地认养办法》《吉安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使我市的园林绿化管理做到了有章可循、规范管理。切实加强了依法治绿工作,严格落实《关于加强中心城区工程建设项目附属绿化工程管理的通知》和《吉安市中心城区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暂行规定》,强化事前的规划审批,事中的施工质量和竣工验收,以及事后的养护管理监督。近三年办理树木移植审批项目64个,绿化工程竣工验收项目47个,绿化设计审核项目98个,审核绿地面积102.47万平方米,有效地促进了城区园林绿化质量提升。庐陵文化生态园对市民周女士来说有特殊意义,她和丈夫在此相识于一次朋友组织的聚会,每次有外地亲友来吉安,她都爱带他们到庐陵文化生态园走走,公园巧妙布置的自然景观,有每个县区的代表雕塑,有庐陵文化的展示。为加强对城镇绿地的保护,我市创造性地提出并建立了市立公园制度,已建成庐陵文化生态园、滨江内湖公园等18个城市大型公园,顺利推进了20多公里的古后河绿廊和螺湖湾湿地公园等生态工程建设,在老城区街头巷尾插花式建成了80余个小游园,中心城区基本实现了1000米有大公园、500米有休闲小游园,形成了“精品公园+生态绿廊+郊野公园”城市三级生态梯度格局,郊野公园县城实现全覆盖,全市城区绿化率提高到45.7%。

以人为本,让百姓共享“绿色福利”

按照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服务半径要求,中心城区重点在城市主干道建设了大量街头游园、绿地,合理设置休闲娱乐健身设施。到去年,市中心城区已经建成街头游园85个,面积82.7万平方米。同时,还见缝插绿,在道路、公园配置了时令草花,中心城区地栽和摆放时令草花600余万盆,播种宿根花卉18万平方米,让市民在居家附近就能够亲近绿地、享受绿地,真正满足了百姓“绿色福利”的需要。

除新建游园外,我市继续对城区已建道路实施增绿补绿,提升绿化质量,重点对吉安北大道和吉安南大道进行了景观提升改造,以丰富绿化层次,增加色彩变化,达到了景观四季化、道路林荫化、色彩丰富化的“绿廊”效果,为实现“大尺度绿化、大尺度景观、大尺度生态”战略布局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来,结合古后河绿廊、庐陵文化生态园等绿化项目进行了绿道示范段建设约15公里,城市绿道系统建设成效初显。

家住金色水岸小区的市民肖女士每天晚饭后,都会和丈夫带着6岁的女儿到古后河绿廊散步,从后河西岸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走到复兴路,再沿后河东路转一圈回到小区,数千步的运动量既锻炼到身体,又放松了心情。据《吉安市中心城市绿道规划》,我市规划绿道布局为“一心、三环、五带”共8条线路,并与吉泰走廊区域各县区绿道相衔接,计划至2020年规划建设绿道总长367.46公里,主要进行慢行道及两侧绿化缓冲区建设、标识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设施建设等。

记住乡愁,庐陵元素融入美丽乡村

永新县莲洲乡溶溪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生巨大变化,从过去道路坑洼、布局杂乱无章到如今干净整洁、井然有序。夏日里,溶溪村用荷叶田田、徐徐清风为造访它的人们带走焦躁。沿着荷塘漫步,文化长廊和村民广场讲述着这里百姓的质朴、传承的文化。

在开展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市把人文生态融入其中,以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和乡风美“五美”为主要内涵,提出“全域规划、带状推进,镇为核心、镇村联动,绿化同步、产业配套”理念,总结出具有吉安特色的“八不八多”“引农上坡”建设原则,把“庐陵风”“客家情”“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等庐陵建筑元素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高标准规划建设88个中心村和872个村点,涌现了杨万线、安茅线、敦永线、遂井线、苏马线等一批“见山见水、记住乡愁”、体现庐陵风格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带,让“见山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成为吉安的生动实践。记者李夏署摄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