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54个村成首批省级传统村落 省级以上传统村落增至95个
日前,省住建厅公布了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单,全省共有248个省级传统村落。其中,吉安有54个传统村落被评为省级传统村落。再加上之前4批中国传统村落,吉安共95......

吉安54个村成首批省级传统村落

◆省级以上传统村落增至95个

◆我市趟出一条较科学的保护与传承之路

黄邦初、记者任洪广、实习生徐晗楠/文

青原区新圩镇江口村委会毛家村

▲吉安不少传统村落保护得较好(资料图)

日前,省住建厅公布了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单,全省共有248个省级传统村落。其中,吉安有54个传统村落被评为省级传统村落。再加上之前4批中国传统村落,吉安共95个省级以上传统村落。

古村落,经历过岁月的风雨。只要村落还在,乡情就有所寄托,人心就有所安。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古村落的保护,最大限度留存了庐陵文化记忆。

那么,我市传统村落保护基本情况是怎样的?又有哪些具体的做法?如何让传统村落“活起来”,留住我们美丽的乡愁?9日,记者从市城乡规划建设局了解情况,对此进行深入探究。

概况

最大程度留存庐陵文化记忆

在庐陵大地上,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星罗棋布。这些传统村落,不仅是庐陵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绿色生态和人文风情的结合体。近年来,我市科学统筹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民建房管控和传统村落保护,最大程度留存了庐陵文化记忆,趟出了一条较为科学的保护与传承之路。

我市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向上申请争取外援,得到了上级工作上精心指导、经费上大力支持。仅2015年,我市向上争取到传统村落中央补助资金3300万元,省财政传统村落保护整合资金4000万元,占全省年度两项保护资金总量的15.6%;2016年,又力争到中央补助资金2250万元。

近几年,有关古村落保护的重要会议,纷纷选择在我市召开。其中包括:2012年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民协主办的全国传统村落保护现场会暨村落文化论坛;2015年江西省传统村落保护推进会;2016年《江西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立法调研座谈会。

据了解,目前我市有2镇7个村荣获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称号,3镇22个村荣获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称号,41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4个村落各获得省财政整合资金1000万元。

探路

“筋骨肉”+“精气神”+“潜能量”

省住建厅在公布首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单时,强调要切实做好保护,不得随意拆迁、撤并已批准命名的传统村落。传统村落不仅是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资源。近年来,我市趟出了一条较为科学的保护与传承之路。

坚持保护为重,守住历史的“筋骨肉”。2012年起,我市对13855个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居、祠堂宗庙等进行调查摸底,分门别类建立了档案,确定了12470个保护对象。对一批建筑价值高、村落形态完整需重点保护的传统村落分批申报国家和省级名镇名村。同时,我市建立健全了传统村落保护机构,逐一编制了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规划。此外,在强化保护上不断加大投入。据统计,5年来全市共投入保护经费约9312万元,实施了165处的维修工程。

坚持引导为先,传承文化的“精气神”。我市注重把庐陵文化的“精气神”融入传统村落保护中,打造了“耕读黄南”“民俗渥田”“进士蜀口”“客家碧洲”“红色三湾”“文化怀忠”“水韵鹭溪”“陶瓷永和”“旅游神山”等一大批独具韵味、留住乡愁的美丽乡村。通过规划、整治和宣传加强引导。

坚持开发为要,挖掘资源的“潜能量”。我市充分利用传统村落的文化积淀和“红绿谷”自然风韵,大力推广“文化游”“农家乐”,推动“全景吉安、全域旅游”的发展。在资源整合上,将红色文化与传统村落旅游相融;在方式创新上,将文化节会与传统村落旅游相融;在注重传承上,将民俗保护与传统村落旅游相融。

发力

让传统村落“活”起来

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上,尽管我市探索出了一条较为科学之路,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其中包括:个别县(市、区)传统村落保护机构还不够健全,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个别传统建筑出现“撂荒”、还存在盲目拆旧建新以及保护经费短缺等问题。

为了留住渐行渐远的美丽乡愁,让传统村落“活起来、靓起来”,下一步,我市将着重从5个方面努力:修编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补充完善好传统村落名录,加强传统村落的开发建设的指导,加大传统村落保护资金投入,加强宣传力度做好技术指导。

与此同时,我市坚持保护与开发并进,还将注重“四个结合”,即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美丽乡村全覆盖、与特色小镇创建、与打造“全景吉安、全域旅游”相结合。

新闻链接>>

在日前公布的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单中,吉安市有54个。记者注意到,这54个村来自全市9个县(区),其中,永新有2个村,永丰有1个村,安福、泰和、吉安县和新干县均有5个村,吉州区有7个村,青原区有3个村,入选最多为吉水县,共有21个村。

相关图片>>

B20170811003-wa2b

安福县甘洛乡三舍古村遗址(资料图)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