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场中无此人
周退密,原名昌枢,祖籍浙江宁波(古称“四明”)。

     

周退密诗札      

数年前,我于网上初见周退密先生的手札,一眼即被其“民国旧气”所吸引,待查他的生平,乃知先生生于1914年,屈指一算,今年已是103岁高龄,据闻犹能作诗写字。他居住在大上海一条僻静的弄堂里,致使有去拜访他的后学由衷感叹道:当我走进这条小巷,想着要去见一位百岁耆宿,感觉上海的空气都古旧厚重起来。

周退密,原名昌枢,祖籍浙江宁波(古称“四明”)。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早年曾任上海法商学院、大同大学教授,后在哈尔滨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长期从事外语教学工作,参与《法汉辞典》的编写工作。先生耄耋之年后,大隐于市,与外界交流甚少。然而近年有两大事件,又让这位文化老人名噪艺坛:一是99岁时,他将近百件古籍、字画、手稿、出版物捐赠给家乡天一阁博物馆。二是102岁时,他凭借《周退密诗词选》获得《诗刊》2015年度“陈子昂诗歌奖”,老人将30万元的奖金捐给了陈子昂故里射洪县的两所小学,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德艺双馨,一时传为佳话。

退老号石窗,室名红豆宧、四明名宿,工诗词、擅翰墨,精碑帖,富收藏,大凡老辈文人的雅嗜,他皆有造诣,是当代著名的诗人、文史专家、书法家,郑逸梅先生曾称之为“海上寓公”。他始终保持着文人用毛笔写信、诗书唱和的传统,一手精致的毛笔书札,成为当今艺苑的奇珍。我收藏有退老手札数帧,其中写给同为上海文史馆馆员的张联芳(1903—2002)的这帧最为珍贵。此札写于退老95岁时,起因是张联芳用退老的别号为他与了副嵌名联,但将“石窗”误作“窗石”而将联语倒装了。退老收到后,“拜领之余,喜赋长句申谢”,作了一首长歌体古诗附书于后,内有“石窗窗石偶颠倒,左读右读无不好”之句,为诗友解颐。这部分写于五月二十日。(或许是电话沟通了,此信未及时寄出)后来,张联芳知道了自己的失误,又重书一联寄上。故在此札后,退老又附一段云:

昨承惠翰并重书嵌名联一副,高谊云情,感激之至。喜赋长歌一首,下里之音。新试紫毫,允为恶札,千祈勿责。即上

联老侍席

晚退密顿首

(钤印:季子平安,并注:此印柳翁北野所刻)

七月三晨

两日后张联芳收到此札还用蓝色钢笔在下面注明了收件日期。可能是两次所用的毛笔不同,两部分的书法风格略有差异,前部分清峻而后部分丰腴。退老书法取法苏轼,晚年笔画更加生拙老辣,信手拈来,得不似之似,最可贵的,便是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的郁郁文气。书家本色是诗人,正是退老的真实写照。

“名利场中无此人,潜修隐德信无论。凭君一管生花笔,网得珊瑚颗颗珍。”这是周退密赠人的一首诗,其实用以形容他本人,也是极合适的。他常在信札上钤一方闲章“文史延年”,正是这种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心态,和专注于诗书自娱的无用之用,成就了这位硕果仅存的艺坛人瑞!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