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工业企业精准帮扶工作落实情况专题民主监督的报告
来源: 区政协办公室 2017-08-10 19:16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根据区政协2017年工作安排,今年5月份以来,区政协常委会召集部分政协委员,对全区工业企业精准帮扶工作落实情况开展了专题民主监督活动。区政协高度重视此次专题民主监督活动,召开主席会议专门研究部署,成立了若干个监督工作小组,设计并下发了调查问卷表80余份,实地走访了河东经济开发区河东园区、富滩园区企业30多家,组织了涉工口职能部门和部分帮扶单位参加集中座谈,全面了解情况,认真分析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意见建议。现将专题民主监督情况报告如下:

一、做法和成效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降成本优环境工作,自2016年启动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以来,青原区结合区情实际,将促进省、市、区144条优惠政策落地作为专项行动的核心内容,成立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强势推动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实际困难,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提升企业竞争力,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政策宣讲深入人心。坚持“大课堂”与“微课堂”双管齐下,制作服务手册1000多份、政策光盘260多张、宣传标语500多条、大型宣传展板200条块,通过入企宣讲、电视轮播、短信群发、微信推送、座谈解读等方式,确保了政策汇编全进厂、宣讲解读全覆盖。二是帮扶措施精准有力。构建全方位入企帮扶体系,实现了全区131家重点企业“一个项目、一个帮扶班子、一套帮扶方案”组团式帮扶机制,形成了“每月一核查、每季一调度、半年一次中期检查通报、年终总考核”的督查考评机制,截至目前,帮扶单位为企业解决各类问题200多个,难题办结率达80%以上。三是税费清理规范彻底。本着“能降则降、应降尽降、以补促降”的原则,严格规范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和征收标准,区本级取消行政许可事项12项,合并3项,暂停15项,取消其他行政权力事项8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6项,停征35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四是园区面貌日新月异。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产业集聚、产业升级、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着力增强园区自我造血能力,聚焦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持续发力,河东园区五大服务平台、公租房、食堂、微公交等基础配套相继建成,使开发区整体形象得到极大提升,成为政府服务企业一大亮点,受到省、市领导一致好评。五是企业减负一降三优。专项行动开展以来,21家企业通过财园信贷通融资近4亿元,倒贷基金为8家企业续贷保转贷4000余万元,企业享受各项红利,整体减负2亿余元。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为88.3元,降低了0.8元,推动企业经营、市场信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17年前6月全区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剔除华能)分别比去年同时期增长11.86%、27.8%。

二、困难和问题

1.服务理念,帮扶意识仍需进一步强化。少数职能及服务部门服务意识不强,重管理轻服务,重规则少变通。如供水供电等部门服务态度比较生硬,遇事习惯于“先交钱后办事”,相关服务存在费用高,且“非我莫属”。路政交警等部门在执法中存在“以罚代管”,园区内几家混凝土搅拌站都是纳税大户,针对混凝土车辆超载问题,没有想办法帮助企业规划行车线路,而是简单罚款了事,让搅拌车在中心城区无路可走,企业只能认罚通行,增加了企业成本。消防等部门存在一次性告知制度落实不力,企业厂房竣工验收环节多,强迫企业征订报刊杂志等不良反映。少数窗口部门干部经常找不到人,服务意识较差,办事推诿,条条框框多,有些表格上需要层层签字的地方不是精简了而是越来越多了,办事时间不是缩短了而是越来越长了。

2.政策对接,政策落地仍需进一步加强。一是干部对新政策理解不深。省市政策下来后,少数部门没有认真组织学习研究,而是以文件落实文件;少数干部业务水平不精湛,对群众习惯说“不能办”,喜欢打“太极拳”搞“慢动作”,缺乏责任心。二是优惠政策执行落实门槛高。不少企业反映政府惠企力度很大,但是有些政策前置条件和办理流程不明晰。有些政策倾向于“高大上”,区内符合条件的单个企业少,如全区获批高新技术企业有9家,仅有2家享受了所得税减免政策。有些政策兑现难度大,如市第19条、区第8条明确对出口企业每个集装箱分别奖300元和500元,因种种原因难兑现,影响了政府诚信。三是缺乏久久为功的韧劲和担当。少数帮扶单位和干部工作主动性差,不愿深入企业一线嘘寒问暖,习惯于在办公室电话沟通,关键时刻怕担责不敢拍板,给人“招商时热情,落地后冷淡”的印象。少数干部在抓牢安全生产、盘活存量土地、清理僵尸企业等工作时机械死板,存在“一刀切”,不分轻重缓急,生搬硬套指标任务,在原则性和灵活性之间拿捏不准,客商对此颇有微词。

3.园区配套,平台建设仍需进一步改善。据实地调查,很多80后、90后的企业员工对生活追求较高,很多人不再满足于宿舍、工厂两点一线的“机械”生活,园区配套虽然这几年大为改善,但由于财力有限和人气不旺,在休闲购物、看病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不够便利和人性化,园区主干道两边的绿化亮化有盲点,科教路、丹青路等多条入园通道破旧不堪,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很多企业留不住外来人才。园区水电保障不够稳定,仍存在突然“断供”。富滩园区污水处理厂运行一年多环评未验收,企业上缴了污水处理费而环评却过不了关,想上新项目审批不下来。园区所在地附近村民对落户企业强买强卖、强揽工程、伺机敲诈等仍时有发生,相关部门处罚不力。

此外,企业自身也存在诸多不足,部分园区企业主自身素质不高,存在遇事过于依赖帮扶单位,不是想着按照规矩和程序办,而是想着走捷径、走绿色通道。比如,在融资方面,有些企业诚信意识差,有的甚至弄虚作假,为享受优惠政策或贷款窜改信息数据,导致企业难融资。在招工方面,有的企业不善于搞人力资源调查分析,不愿意在稳工留才上下功夫,不精于在管理薪酬上出政策,导致企业招工难。在创新方面,少数企业负责人没有认识到政府出台优惠政策的本意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把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而是想要减免税费享受补贴用于个人支出。在兑现合同方面,有的企业只注重甲方履行合同,而自身承诺的建设进度,产值税收贡献度履行不够,加上市场、经营等原因,导致园区僵尸企业、闲置厂房较多。

三、意见和建议

通过此次专题监督活动,我们认为,企业当务之急是生存发展,长远之计是转型升级,既要帮优扶强,更要帮困扶弱。因此,要抢抓当前的各种有利机遇,在服务上要提速提质提效,跑好企业帮扶的“最先一公里”,清除政策落地的“中梗阻”,打通企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与企业一道共同努力、共渡难关、共同发展。

1.强化政策落地。一是用好用足144条惠企优惠政策。强化牵头责任单位的政策理解力和执行力,经常深入一线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一切从企业需求出发,明确各项政策的落地操作流程,提出细化举措,加强与企业对接。针对政策落地门槛高的问题,可以探索把若干个小规模企业“整体打包”的办法来极力促成。二是对于区级层面需要兑现的政策奖励,建议由区政府统一调度,统筹协调,在合法合规、符合条件的前提下信守承诺,把政策红利逐项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并转化为企业实实在在的利润,提振企业发展的信心。三是建立企业与部门之间政策信息互联互通机制。一方面,建议将省市最新出台的相关政策、需要尽快包装上报的项目,通过“企业精准帮扶平台APP”发送到每个企业主手机上;另一方面,建议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或开发区牵头,每年适时召开数次政企政策对接会,解读政策空间,促企创造条件,包装申报项目,推动上级惠企政策能更多地落到青原企业,使之多享政策红利,帮助企业减负增效。

2.切实解决问题。坚持解决“共性问题”和处理“个性问题”紧密结合,对企业反映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统筹安排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对一些个性问题,要一企一策,确保取得良好效果。电力保障问题,建议由开发区牵头召集各方进行座谈交流,加深互信了解,广泛听取意见,现场研究解决方案,强化电力服务意识,深化电力需求侧改革,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提高企业用电保障。企业融资问题,建议在“政银企”对接的基础上,强化企业守信意识,构建企业信用体系,金融部门要简化审批手续,减少审批环节,降低贷款中间环节成本。招工稳工问题,建议由就业部门对园区用工大户开展定期培训,指导企业结合本地实际加强人力资源分析,帮助企业精准制订招工政策,督促企业改善工作环境,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以好的软环境留人。消防验收问题,建议一方面要求企业高度重视,加大消防设施建设投入,保障消防安全;另一方面加强与市区消防部门沟通协调,明确审批时限,督促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减少企业跑腿审批。混凝土搅拌车行驶路线问题,建议由开发区、交警、路政等部门专题研究,学习借鉴周边县区的做法,共同探寻解决办法。富滩园区污水处理厂环评验收问题建议开发区与区环保局尽快研究解决办法。园区存量土地和“僵尸企业”问题,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产业升级新园区”的要求,运用行政化、市场化、法治化等手段,对圈占大量土地、厂房闲置多年的企业坚决予以清退,盘活有限的存量土地,提升园区的品位和看相。平台建设问题,一是加大投入,加快园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按照产城融合发展要求,统筹规划建设学校、医疗、商业、金融等服务设施,打造“园中有城 园城融合”的现代化园区。

3.优化干部作风。一要落实好“敢于担当、马上就办”的实干作风,深入推进“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加快发展”常态化制度化,既要抓好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更要提升干部担当实干的能力和水平,在服务窗口推行“无否决权”工作机制,从规范接待流程、加强教育管理、抓实业务培训、落实服务保障、严格督查问责、强化宣传激励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二要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策透明度,清理公布涉企收费目录清单,使企业的负担透明化、公开化、减量化,大力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让企业少跑路、好办事、不添堵。三要健全完善企业负担投诉举报查处机制,公开投诉举报途径,健全投诉处理流程,严肃查处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等现象,特别是干扰、破坏企业正常施工、生产、经营的突出问题,实行露头就打、把问题消除在萌芽,对典型案例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真正发挥警示和教育作用,从而真正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企业的“满意指数”,促进青原工业经济提速换挡、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