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为本 耕读传家 以诚致富 ———走近古村鄢溪
能想象吗?一个不到2000人的山区小村落,先后捧回“全国民俗文化村落”“中国最具乡愁的古村”“江西省生态村”等招牌;新中国成立以后考取本科以上多达100余人......

  古井

古井

燕山书院

燕山书院

黄氏正亮堂全景

黄氏正亮堂全景

彭丽芸、刘祖刚文/图

能想象吗?一个不到2000人的山区小村落,先后捧回“全国民俗文化村落”“中国最具乡愁的古村”“江西省生态村”等招牌;新中国成立以后考取本科以上多达100余人,研究生以上40余人……这个美丽村落叫鄢溪,位于遂川县堆子前镇,有着600多年悠久历史,皆为黄由祖后代。

在鄢溪,家家户户都会把族谱中的家训、家规用纸抄下,整整齐齐地贴在厅堂。有的以族谱为基础,因家而宜制出新家训、家规。该村村民黄昌盛的家训就是:“书香文雅,心正文规;孝友忠直,积德施仁”。当地敬重家训、家规,恪守意识浓烈,让外人敬仰。

破解长寿密码

笔者了解到,村中70岁以上老人有101个,80岁以上有32个,是个远近闻名的“长寿村”。据说,这个长寿“密码”不仅源于自然山水,更与世代传承的“孝悌”家风密不可分。

黄永元今年76岁,中风在床已5年。4个儿子齐心和睦,轮流照顾,尽心服侍,老父身上没有任何异味和褥疮;每逢年节,更是全家齐聚,儿孙绕膝,老人尽享天伦,演绎了一出“久病床前有孝子”的孝悌好戏。

对于黄永元儿子的孝举,邻居黄瑞信常竖起大拇指夸赞,而其实他家一点也不差:85岁的奶奶老年痴呆3年多,63岁的母亲端茶、送饭、喂药、搓拭身体毫无怨言。村支书黄海峰也是大孝子,时不时带母亲去足浴店修剪指甲、买件新衣、下下馆子,或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老母亲郭玉英82岁,穿着干净整洁,精神气十足,每晚都去跳上几曲广场舞……在鄢溪,这样的人和事还有很多。

整个村最引人注目的就在村落中央的黄氏家族宗祠———黄氏正祖祠。黄钰仁为笔者展示编修于1911年的《鄢溪黄氏族谱》,列明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先、患难相恤10条“家范”,而第一条就是“孝敬父母:生我者父,育我者母,恩如天地,未易报也。为子的,务承顺而不失其养,斡家而不辞其艰……”历代黄氏家训、族谱中都将“孝”放在了最突出的地位。

祠堂墙上,一张照片十分醒目———2014年润九重阳节鄢溪七十以上老人聚会合影,村里百位老人面对镜头,露出了幸福微笑,身后对联:“沐党恩古稀老人欢聚闰月重阳心情无限好,叨祖德黄氏后裔发扬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让孝悌精神格外耀眼。

如今,村中70岁以上老人每年相聚合影已成惯例。几年前,村里成立了黄氏宗亲联谊会,每年清明集中祭祖后,在祠堂召开会议,对父母不孝,集体谴责,并评出十佳敬老孝老之星,把奖牌放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赢得全村人赞赏。

自发拿出土地建学校

“耕读传家远,诗书济世长”,在鄢溪,最多见的就是这副对联。族人发迹后,不急着买田置地,而是建起了一家书院,取名为“燕山”,取自三字经中“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名句,寄托着对子孙后代登科及第、光宗耀祖的殷切希望。巧合的是,书院的建造者之一,名字即为“义方”。据悉,这座书院是江南最早实行分班制的私塾,2006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后人誉为“家庭私塾的奇葩”。

燕山书院建成后,主要由族中博学多才的先生主教,也有外地请来的先生。学生都为家族中众多子弟以及亲戚家子弟,最多时有200~300多人,清一色免除学费外,还实行“奖学”制。如考上秀才,一年还有20担稻谷相赠,足以看出对教育的重视。

据考证,从燕山书院走出的人才有广西太平府黄存铨、婺源巡检黄仁波、奉直大夫黄存缨、黄常棠等。

时代在变,古村“耕读传家”理念始终没变。与燕山书院相距百米,是崭新的鄢溪小学,这座全县最大的村小,占地足足20亩,2016年动工,目前已投入使用。当初,村民得知是建小学,“你追我赶”,自发拿出土地,象征性得点补助,还主动前去帮忙。外人眼里,这样的举动有点“傻”,但在鄢溪人看来,那是理所应当的:自家的传家宝,还得自家传。融入血液的耕读精神,是无法从他们身上剥离的。

在鄢溪,总是能听到很多“知识改变命运”的励志故事:下芫组27户人家,出了25名教师;幸福组的黄迪生,将五个儿子培养成才,2个当了教师,3个开公司;在当地医院工作的黄小华家,自父辈起出了1个博士生,1个研究生和4个本科生……

鄢溪还是十里八乡唯一设立“奖学金”的村子。每年春节,当大家忙着走亲戚“吃酒”,鄢溪却忙着为助学基金筹集款项,团拜会上,大家纷纷慷慨解囊,或多或少,毫不吝啬。助学基金每年对考取本科以上的学子奖励1000元,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助学金,这么多年来从未出现过因贫失学的学生。

德业相劝传家远

除燕山书院外,村中还有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黄氏正亮堂,一座徽派与客家建筑风格完美结合的“九厅十八井”大屋,坐南朝北,一排五栋,歇三顶,二重檐,二层砖木结构,外墙为水磨青砖砌成,内墙用土砖、板扉隔栈,俗称“金包银”。但见正厅牌匾高悬,满室雕梁画栋,当年“黄氏”家产之殷实可见一斑。

现如今,鄢溪也依然是个“富裕村”,据悉这与家族世代秉承“以诚致富”理念息息相关。

黄氏族谱家范“德业相劝”规定:“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读书、力田营家、经商、畏法、谨度之类德业。同族之人各自进修,共相勤勉为”。将“经商”放在与读书、立田营家同样重要地位,同时要求族人经商时必须遵守法律及道德。此族规不仅劝导着族人诚实守信,穷不失义,更激励着族人自食其力,发愤图强。长久以来,黄氏子弟都奉守这条金律,无论贫富贵贱,绝不能给祖宗、家人抹黑。

早在清雍正年间,黄由相就谆谆告诫在外经商的儿子:“做任何生意,赚小钱要靠心计,赚大钱要久远,总之得讲厚道”。儿子们深深记住告诫,诚诚实实经商,生意也越做越红火。受祖训家规熏陶,历代鄢溪人勤俭持家、诚实守信,给家庭和家族带来和睦与兴旺。

46岁的黄运平一直做金橘生意,前些年,有个外地客商采购了1吨金橘,还有4袋忘了装走。黄运平发现后,几经辗转才物归原主。他的诚信品质让客商十分感动。

在遂川,鄢溪人讲诚信是出了名的,借钱很少打借条,但从不赖账。这就是“以诚致富”中“过了二十四,债主不得进门”不成文的规定,让黄氏族人始终守护。

采访中,笔者还了解到这样一个故事,幸福组的黄彬林,经营了45亩大棚蔬菜,近20年一直从事销售与种植。他每次卖辣椒苗,都会留一些自己种,如果发现品种不对,会赔偿买苗人秧苗以及种植费用,生意从不愁,成了附近响当当的品牌。

早听人说过,堆子前镇不是山苍子油、竹笋的产出地,却成为了集散地,遂川“三宝之一”的金橘,不到堆子前就卖不到高价!经过细聊,我从镇党委书记彭义斌口中得到了答案。原来,这竟也与鄢溪的带动密不可分。鄢溪离圩镇不到2公里,商品经济意识一直较强,早在上世纪90年代,村民就开始在金融部门贷款搞加工农副产品,春季春笋、夏季山苍子油、秋季果脯、冬季金橘。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鄢溪非但没有迷失,反而凭着“以诚致富”家风,流通更加红火了,已连续5年被评为全县信用示范村。

传承,是鄢溪流动的生命;传承,是鄢溪兴旺发达、永不衰竭的精神源泉;传承,是鄢溪奏响的美妙时代音符。

从正祖祠、燕山书院到正亮堂,穿越百年;一套族谱,十条“家范”,传承至今,那是鄢溪人遵循的律条,更是古村生生不息、兴旺发达的“传家宝”。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