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纪念“三个90周年”】小康梦的吉安篇章 ———吉安市大力推进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综述
2017-08-05 11:08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首席记者蒋阿平

有一份初心,穿越历史而来,激越着新时代的力量。

“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源于这样的梦想,峥嵘岁月,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写下了吉安渗入血液的荣光。当年,吉安参加红军的有18万多人,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达5万余名,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源于这样的梦想,5年前,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吉安全境纳入苏区振兴范围,为老区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春光。5年来,全市共有3000多个项目获得支持,争取上级各类扶持资金达889.6亿元,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等48个重大平台已获国家和省批复。

感恩奋进,奔向梦想。5年来,530万吉安人民身怀赶考之心,牢牢抓住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战略机遇,担当实干,主动作为,积极谋划,内外兼修,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切实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在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上走在前列、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上走在前列、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上走在前列"三个走在前列",以苏区振兴发展的坚实脚印,写下了小康梦的吉安篇章。

一场攻坚战打得“漂亮”,吉安梦想更近了

全面小康,离不开老区人民的小康。吉安革命老区脱贫,是全面小康必须啃下的“硬骨头”,也是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意义所在。

攻坚精准脱贫,吉安打了个“漂亮仗”:2016年2月26日,经第三方评估,井冈山正式宣布脱贫退出,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作为中国革命的起点,井冈山实现率先脱贫“摘帽”,是向长眠在井冈山红土地上4.8万余名革命烈士奉上的最好告慰,是向老区群众兑现的庄严承诺,更是向习近平总书记交出的一份老区发展的新答卷。

不只是井冈山。苏区振兴5年来,吉安减贫超40万人;全市扶贫对象由2013年底的35.2万人减少到目前的8.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8.98%下降到2.2%。吉安离全面小康梦更近了!

这样的进步来之不易。作为国定罗霄山脉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区和苏区振兴主战场,吉安自觉担负起“作示范、带好头”的政治责任,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将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等多项工作相结合,从最偏远、最贫困、最落后的贫困村入手,对表“核心是精准、关键是落实、确保可持续”要求,突出打好产业扶贫、安居扶贫和保障扶贫三大攻坚战,拉开了一场脱贫攻坚三年大决战。

———精准当先“拔穷根”。谁是贫困对象?贫困原因在哪?什么办法有效?不搞大而化之,而是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当先,因地制宜,因户“滴灌”,瞄准“靶心”发力,大力实施六大精准扶贫措施,着力推进保障措施、实际收入、长效机制“三个到位”,精准做到“三个到位、志智双扶、两表公开”,确保实现脱贫可持续。

———三大攻坚“解贫忧”。口袋里有没有票子?住没住上好房子?过没过上安心日子?从群众最期盼、最迫切的三大问题入手,精准发力,细化到户,强力推进产业扶贫、安居扶贫和保障扶贫“三大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自身“造血”功能,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实现贫困群众人人有保障、生活不用愁。

———聚力帮扶“摘穷帽”。创新机制,实施“干部+脱贫”,发动各级党员干部冲在第一线,带领贫困群众一块苦、一块干,实施“党建+脱贫”,激发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实施“社会+脱贫”,千方百计集聚各方社会力量夯实脱贫支撑,确保“攻坚力量足”。目前全市共安排1215个工作组、2.84万名干部结对帮扶5万多户贫困户。

14.5万农户加入了井冈蜜柚“千村万户老乡工程”;60万人告别了透风漏雨的土坯房;每年1.3亿元产业扶贫资金广泛播撒“四个一”产业扶贫的“种子”……吉安正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和前所未有的投入,以“要在全国、全省率先实现脱贫摘帽,要高于全国、全省规定的脱贫标准,要高质量达到验收标准、确保可持续”的要求,更加深入地推进脱贫攻坚战。

一份追求发了新“枝芽”,吉安步伐更绿了

绿色生态是吉安最大的优势、最亮的品牌和最好的财富。坚持绿色崛起,为500万吉安人民守护好那一抹“绿”,是吉安的发展追求,也是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内涵要求。

5年来,吉安顺应供给侧改革和绿色发展方向,立足自身实际和现有优势,把“绿色化”融入工业、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始终,构建集约集优、转型升级的产业生态,把“绿色牌”融入城乡建设的总体脉络,让绿色生态成为吉安城乡的秀美底色,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吉安特色的苏区振兴之路。

———在产业发展中护“绿”守“绿”,让绿色成为经济发展强后劲。借吉泰走廊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之机,大力推进走廊区域产业结构提升和内部优化,加速走廊率先绿色崛起。

重点产业“绿色化”。工业方面,紧扣产业成长性和环保安全,聚焦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生物医药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1+4”产业,突出电子信息首位度,大力实施“千亿产业、百亿企业”培育计划,实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163户,实现总产值3317.66亿元;农业方面,以工业化的理念抓谋划,以项目化的手段抓推进,重点发展井冈蜜柚、绿色大米、有机茶叶等六大富民产业,推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品牌化,2016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391.3亿元;服务业方面,围绕打造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重点实施“全景吉安、全域旅游”战略,因地制宜谋划推进遂川高山梯田群落、万安万花世界、吉水南门洲中国进士博物馆等旅游集聚区建设,统筹推进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年翻了近一番。

———在城乡建设中融“绿”增“绿”,让绿色成为美丽吉安的主脉络。围绕建设空气清新、河水清澈、大地清洁的美丽家园,建设中严格做到不挖山、不砍树、不填塘等“八不八多”,因地制宜、依山就势、道法自然搞建设,并全面推开“三改三清”攻坚行动和赣江百里风光带、都市田园风光带“两带一区”建设,守护吉安城乡的自然肌理,让吉安美得自然、绿得持久。

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庐陵民俗园、吉州窑遗址公园,复古修缮后的白鹭洲书院和仓口儒林里古街,永和连心大桥、新井冈山大桥等5座大桥和105国道改道、金樟大道,吉安大桥西岸互通、中心城区畅通“微循环”工程、高铁站前新区等项目的建设,智慧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的加快推进,全国文明城市的大力创建,安茅线、敦永线、遂井线、苏马线等一批“见山见水、记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示范带等等,都让吉安“绿”出了不一样的品质品位。

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全国低碳城市试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江西省首届生态宜居城市,连续四度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被中科院评为“健康城市”……一个个坚实的绿色“步伐”,诠释着吉安不一样的绿色之美。

一种传承振了精气神,吉安动力更足了

90年前的革命烽火,在吉安大地上镌刻下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也深种下了脉脉相传的红色基因。90年后的今天,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为加快推进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凝聚起了强大精神动力。

精神的优势是最强大的优势,一切奋发进取的实际行动都来源于精神的力量。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用井冈山精神点亮理想之光,补足精神之“钙”,吉安在传承中提振精气神,使苏区振兴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实有力:

———对接落实对口支援,苏区振兴后劲不断增强。怀着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8个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先后两届共21位挂职干部,搭起了中央和吉安老区人民的“连心桥”。把对口支援看作发展的重要机遇和宝贵资源,几年来,吉安以赶考的状态把握重大机遇,以感恩的心态珍惜支援支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挂职干部的才干和智慧,密切加强与国家部委的对接汇报,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大力支持,促成了一批政策落地、争取了一批资金支持、推动了一批项目建设。

———聚焦重大项目建设,苏区振兴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坚持以项目建设作为振兴苏区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加快实施一批重大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方面,衡茶吉铁路建成通车,昌吉赣客专、蒙华铁路全面开工;井睦、吉莲、抚吉、昌宁4条高速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五年净增280多公里;重大能源项目方面,峡江水利枢纽、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泰和天湖山风电均实现并网发电,新干航电枢纽开工建设等,全市电力装机容量新增68万千瓦,总量达358万千瓦,能源支撑保障更加有力。

———聚焦先行先试,苏区振兴发展活力不断激发。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从体制机制、关键环节、亮点特色三个方面着力,扎实推进各领域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有效落实,工业园区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实体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吉泰走廊“六个一体化”基本实现;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上海东方医院吉安医院、吉安保利剧院等建成投用,探索出合作办学、办医、办文化新模式。政府“放管服”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只跑一次改革”稳步推进。

不忘初心,感恩奋进,红色大地上正写下小康梦的吉安篇章。

责任编辑:胡惠敏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