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村脱贫记
村民王国华介绍,近两年不仅甘泉村的村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人思脱贫想脱贫的氛围也更浓了。

7

□彭建新文/图

“省级贫困村的帽子终于摘掉了!”好消息传到甘泉村,村民们欢呼雀跃,和当年老区人民打了胜仗一样高兴。日前,笔者走进新干县大洋洲镇甘泉村,这场胜利的喜悦至今萦绕在村民的记忆中。讲起这件载入村史的大事,村民们难掩心中的那份激动。村民们说,甘泉村能有今天的嬗变,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倾力帮扶,百姓才能摆脱贫困,在奔小康的路上收获更多的幸福

一门心思“绣花”村美人更乐

在最近召开的一次脱贫攻坚会议上,市委书记胡世忠明确指出,要以“绣花”的功夫,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新干县大洋洲镇甘泉村正是在县、乡、村三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以“绣花”的劲儿,引导群众树信心、强产业、增收入,成功摘掉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去年10月,甘泉村所在的大洋洲镇代表全县迎接省际之间交叉检查。去年12月,甘泉村经国家第三方评估,全村脱贫4户10人,甘泉村顺利摘掉省级贫困村的“穷帽”。

“村庄美了,环境好了,人心更顺畅了。”说起脱贫工作前后的变化,甘泉村党支部书记皮云芽拉着记者的手,非要来个眼见为实。“这个村原先连个厕所都没有,现在村头村尾都建起了公厕。”“那个村以前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现在巷道都通到了家门口。”皮云芽高兴地介绍着村子里一巷一路、一砖一瓦发生的喜人变化。

自2016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甘泉村共修通村道5公里多,入户道路达100%,拆除危旧房4万多平方米,村村建起文化小广场,户户喝上放心干净水、家家户户住上安全整洁屋,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看看村庄面貌一天天变化,村民们自豪地说:“村庄的环境好了,设施也很完善,日子一点也不比城里差!”

三级干部扶贫暖心又凝心

16个村小组,2900多人,产业基础差,群众增收乏力是甘泉村最基本的情况。2016年,该村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全面打响了一场以改变村庄面貌、改善群众生活为目标的脱贫攻坚战役。

县委书记包静带头挂帅,亲自挂点该村。繁忙的工作之余,包书记利用休息时间先后多次深入村组,走进贫困户家中与群众座谈交流,了解贫困情况,落实帮扶措施,督导脱贫攻坚工作。

大洋洲镇党委也将扶贫工作列为书记工程,同时将脱贫攻坚的工作压力层层传导,并要求镇帮扶干部与贫困户攀亲结亲,变“结对”帮扶为“结亲”帮扶,促使帮扶责任真正落户到人。

同时,按照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统一工作部署,组成了由县卫计委健教所所长杨洪芽任“第一书记”,县发改委、大洋洲镇党委等主要负责人任队员的扶贫工作队,常驻甘泉村进行扶贫工作技术指导,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有序推进。

众人拾柴火焰高。如今,围绕甘泉村的脱贫大计,不仅有县、乡、村三级、干部的积极配合联动,更有县、乡、村三级扶贫工作站的有力指导和保障。资金、技术、人才流纷纷涌入甘泉,加上各种政策红利的叠加,让甘泉的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十足。村民们积极参与村庄建设,进行危旧房改造,为修建村庄道路投工投劳等。村委会主任朱芳轩说:“为了建设甘泉,各级党员干部付出了心血,作为甘泉村人,更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家乡,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三个结合攻坚为民又富民

脱贫攻坚,是一场输不起的比赛。甘泉村挂图作战,时刻牢记使命,通过长期与短期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党群与干群相结合,呈现1+1>2的脱贫攻坚效果。

———长期与短期结合。该村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既着眼长远,又顾及眼前,大力推动了村容村貌整治、危旧房改造、绿化美化等工作。截至目前,全村修建环村公路3公里,主巷道8公里,入户便道4000多米,新建下水沟5000米,拆除危旧房及附属房420多户3.5万平方米,新建村民活动中心6所1000平方米,总投入410万元。

 ———“输血”与“造血”结合。脱贫路上,甘泉村不仅让硬件“硬”起来,致富的门路也多起来。该村发挥传统的育苗产业优势,引导贫困户加入油茶专业合作社或搞鱼苗养殖。目前甘泉村发展高产油茶3600多亩,建设标准性鱼塘2000多亩。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分红、投工投劳,每年可实现增收2000元。同时,县内通过盘活资金,变资产为收益,每年可为贫困户争取1000元的资产性收益。

 ———党群与干群结合。脱贫攻坚战场,甘泉村以“党建+”为引领,通过“一树两强”“十户联创”“四联四促”“百企帮百村”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起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全村到处涌现党员干部的身影。在各级干部的推动下,爱心企业也“动”了起来。新干县赣新汽车运输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小森听说甘泉村引进光伏扶贫项目,但苦于资金困难,他立即出资15万元,在村委大院楼顶建起一排8组光伏发电板,使用寿命达25年,每年并网卖给国家电网的钱全部分给村里的贫困户,进一步夯实了贫困群众脱贫基础。

据介绍,目前甘泉村13户贫困户已经有4户先后成功脱贫。看着贫困群众的生活一天天改变,贫困村的面貌一天天在变样,大洋洲镇挂点镇干部人武部部长王柱才十分开心,觉得自己的工作意义重大。他说:“虽然任务艰巨,但使命光荣。相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让甘泉村困难群众和大家一道过上小康生活,彻底断了穷根。”

甘泉村身患残疾的贫困户聂欠珠这几年在脱贫工作组的帮扶下,不仅加入了油茶合作社和光伏发电扶贫项目,获得了稳定收入,还通过租鱼塘养鱼和卖农药找到了致富路子。现在聂欠珠家每年收入近3万元。前不久,他向村里主动提出脱贫申请,摘掉了穷帽。回想曾经的苦日子,摘了穷帽的聂欠珠十分感慨,他说:“没盼头的日子终于到头了,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帮扶,我要争取做一个富裕户。”

一条初心不改前进再前进

贫困群众不摘帽,脱贫队伍不收兵。众多力量正源源不断汇聚甘泉村。村民们也自发地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村民王国华介绍,近两年不仅甘泉村的村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人思脱贫想脱贫的氛围也更浓了。关键是大家在帮扶干部的带领下,都找到了自己的脱贫道路,有了一个长久的收益,且县里脱贫的政策将保持一个适当的延续性,为贫困户自力更生提供保障机制,确保脱贫群众不再返贫。

大洋洲镇党委书记艾建军告诉笔者,下一步,大洋洲镇党委将重点加大对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力度,通过因户施策,切实帮助有一定劳力的贫困户走上产业致富的路子,让贫困户有长期稳定的收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切实下一番“绣花”的功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日子越过越好的甘泉村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笔者相信,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甘泉村一定会越变越漂亮,和全县群众一道顺利奔向小康。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