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生态文明周刊> >正文
“绿”出新精彩——看井冈山如何向“绿色最绿”奋进
2017-08-02 10:14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1

井冈山五指峰景区

2

茅坪山地人家

3

茨坪晨曦  

□本报记者蒋阿平

绿色,是美丽中国的呼唤,也是红色井冈山的最美底色。守护好这片绿,如同传承好井冈山的红一样神圣。

森林覆盖率达86%以上,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负氧离子数超过80000个,有全省第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迄今全球同纬度保存最完整7000公顷次原始森林。许多到过井冈山的人都赞叹说,这里的空气都是“甜”的。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这片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井冈山许下了“绿色最绿”的坚定诺言———坚持“生态立市”理念,立足已形成的“在绿色景区中最红,在红色景区中最绿”全国品牌,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绿色制度创新,全力加速绿色崛起,努力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上争当排头兵。

坚定绿色导向,

在制度创新中划出绿色的发展“跑道”

“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的未尽夙愿,更是我们党对井冈山这片红色土地的庄严承诺。正因为这份初心,井冈山的发展迫切而审慎。

绿色生态是井冈山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最大的财富。立足实际,井冈山立下了这样的“领先”目标———“既要加快发展,更要注重环保,确保实现生态环境质量达全国领先水平,绿色崛起成为鲜明特色”。

“绿色崛起”,不是一句停留在纸上、嘴上的口号。在井冈山,以前乡镇党委书记离任前,必须进行经济审计。从今年开始,井冈山还增加了一项审计———生态审计。在对乡镇领导干部进行经济审计的同时,一并进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也就是说,在任期间,如果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这样的领导干部政绩再突出,也是要被问责、追责的。这是井冈山树立绿色发展导向的重要一招。

从顶层设计出发,井冈山始终坚定绿色导向,重点以三项制度创新,划出绿色的发展“跑道”,确保井冈山的发展“不跑偏”“不跑歪”:

———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体系,上紧生态文明建设的“发条”。按照《吉安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试行)》的要求,将任务和各项考核指标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目前正收集汇总各个指标的2016年度基数,为年度县市生态文明考评奠定扎实的数据基础,并全面推开了离任生态审计,让井冈山发展的每一步都对生态环境负责。

———完善国土空间开发管控制度,拉起生态环境保护的“警戒线”。按照《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编制实施情况自查的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了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的实施与执行情况自查。自去年以来,共拒绝或劝退污染大、限制类建设项目2个,不予审批或暂缓审批项目6个,要求改址项目1个。

———严格生态红线管控制度,明确绿色生态管控的“紧箍咒”。按照《加强生态红线管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实施意见》要求,建立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分级管控制度。在城镇市域完善三级生态梯度,在城市以外市域分级划定了生态红线,将全市40%的国土面积化为禁建区,任何人不能破坏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注重长远谋划、全局考虑,井冈山以绿色导向引领全市不急功近利,不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坚定迈上绿色崛起的道路。

升级绿色实力,

在思路更新中将绿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的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成为井冈山人的共识。

然而,冷静审视自我:经济总量小、增量不足,财政增长乏力,农业龙头企业不强,工业经济对财政贡献度不大等问题依然存在。如何破解?

不是不要发展,也不是延缓发展,而是换一种思维抓发展,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这才是绿色崛起的本质和意义所在。循着这样的理念,井冈山立足实际,更新思路,努力将绿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升级绿色实力。

之于井冈山,旅游业可谓是得天独厚、“一枝独秀”。即便是这样势不可当的绿色产业、朝阳产业,井冈山依然不忘加码加力,让旅游业紧跟绿色崛起步伐“绽放”不一样的精彩。

不满足于“卖门票”“卖特产”等初层旅游收入,而是通过实施“旅游+”计划,以旅游业为主导,重点发展总部经济、休闲经济、会展经济、电商经济等新型经济,增加旅游卖点,构建新型经济体系;实施“茨坪+”计划,“一镇一策”重点打造龙市、茅坪、罗浮等“1+6”特色旅游小镇,拓展旅游承载空间,并加快“智慧井冈山”建设,完善网络订票、订餐、订房、订购等智慧旅游功能,让井冈山旅游插上“绿色”的翅膀。

工业,一直是井冈山最大的短板。把工业作为绿色崛起的最大优势和潜力,井冈山将主导产业调整为“不一定是本地区经济规模份额较高的那个领域,但一定要代表本地区产业增长的主方向”,转变主攻方向和工作重心,着力发展生态工业,实现强市富民。

在加快万亩生态省级产业园建设、提升平台承载能力、精干力量精准招商引资的同时,井冈山加快主导产业培育,瞄准百亿产业发展目标,重点打造大健康产业,通过引入文化创意、大数据等新元素、推动转型升级等方式,突出发展绿色食品、竹木加工、陶瓷创意、电子信息等产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同时,针对探索尝试企业井冈山注册、井开区办厂、税收共享的模式,完善“原地纳税,异地办厂”激励机制,达到“不见厂房见税收”的效果。

农业,是发展的基础。依托良好生态环境,井冈山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品牌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瞄准茶、竹、果特色富民产业,充分利用撂荒土地资源,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通过“基地带农户、大户带小户、富裕户带贫困户”,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力争实现每个乡镇场有一个相对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的基地,每个村有一个100亩以上的基地,在推进产业化发展中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思路一变天地宽。井冈山绿色崛起的步伐正向协调性、整体性迈去。追求绿色共享,

在精细治理中做到“治山理水、显山露水”

百姓的口袋,因“绿”而富,他们的生活环境,同样因“绿”而美。

这些年,井冈山坚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遵循“八不八多”建设城乡,注重融入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庐陵文化等元素,提升城乡内涵,留住了一方水土的自然风貌、生态系统和美丽乡愁,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

但井冈山并不满足于此。追求绿色共享,顺应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井冈山将工作重心更多地转到治理上,围绕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走前列,聚焦突出问题抓精细治理,推进绿色工程建设,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让蓝天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一系列扎实举措,守护了井冈山宝贵的山山水水:

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让山更绿。积极开展山上造林力度,通过大力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长防林等工程项目,严把造林质量关,加强造林后期管护,促进了全市森林资源质量不断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已完成人工造林13986.4亩,占吉安市11000亩计划的127.1%;完成森林抚育52120亩,占55000亩计划的94.8%;建设大径材培育、森林抚育、低产低效林改造、乡村风景林示范点6个,占6个示范点计划的100%。

全面实施“河长制”,让水更清。建立市、乡(镇、场)、村“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明确三级河(库)长及河库巡查员、专管员、保洁员名单,让每条河流水渠、山塘水库都有专人管、专人抓,真正实现人水无缝对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确保“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域环境。

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让气更净。推进陶瓷企业煤改气项目,全市29条生产线,12条煤烧隧道窑改造成天然气窑,12条煤烧隧道窑改造成煤转气窑,3条煤烧隧道窑加装了7级高压静电除尘装置,2条未完成改造的煤烧隧道窑停止生产,并大力开展城市扬尘污染专项整治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行动,坚决查处抛撒运输车辆,全部淘汰黄标车,从源头上防污治污,使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6%以上。

实施“清、净、整洁”工程,让美丽常在。在全市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县)处理”的“全链条布局”的同时,推进“清净整洁”整治活动,并配套出台督查考核办法,建立“一月一督查一通报”督查考核常态化机制,加大“两违”巡查力度,有序推进拆违建、拆危旧、拆铁皮、清脏乱、降楼层“三拆一清一降”专项整治活动,大力清除城乡结合部乱搭建木棚、乱堆木料占用门面等现象,让城乡美丽常在。

瞧,在发展的长征路上,红色的井冈山“绿”出了新精彩!

责任编辑:邹洋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