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庄:生态乡村该有的模样
7月18日,记者从中心城区出发,驱车行驶2个多小时,便抵达安福县章庄乡这处清凉世界。

□本报记者段江婷、潘虹莉、实习生邓宇轩

7月18日,记者从中心城区出发,驱车行驶2个多小时,便抵达安福县章庄乡这处清凉世界。

章庄乡,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一路驶来,山一程、水一程,整个山乡被茂盛的竹林与苍翠的植被包裹,蜿蜒的郭水河穿境而过,千年的红豆杉与千亩楠木群遥遥相望,锦鸡、棘胸蛙等珍稀动物自由地在山林间驰骋。

在这里,你能看见花开叶落,听见鸟鸣水声,感知大树生长。而这一切,应是生态乡村该有的模样。

乡规民约守护生态名片

67岁的谢合兰是白沙村坛子口村小组的保洁员。只要不下大雨,每天早晨和傍晚,都能见到她在村道边、小河旁俯下身子清理垃圾的身影。

“一个人负责一个村小组,你忙得过来吗?”面对记者的提问,谢合兰轻松地回答:“每天都清理,所以不感觉累。而且现在村民也很自觉。”她指着村民家门口的垃圾桶介绍,乡里给每户人家都按照“一炉、一坑、三桶”的标准配备垃圾清理硬件,垃圾能够做到日产日清,大多数人也养成了垃圾分类和垃圾不落地的习惯。

在采访中,记者见到,郭水河流域内河水清澈,石头形态多样,丝毫没有人工开采的痕迹。乡长聂爱云告诉记者,章庄乡地广人稀,总人口7000余人,总面积却达274平方公里。历年来,在开发与保护的大环境下,乡里的决策者有着自己的思量,比如通过制定乡规民约,促进村民开发与保护意识的觉醒,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和管理,造福子孙后代。

在白沙村村部,记者见到了经章庄乡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乡规民约》:严禁高污染、高能耗、环评未达标企业进驻本乡(村)辖区内;严禁在本乡(村)所有河道内进行采砂取砂行为;严禁在本乡(村)所有河道沟渠内乱倒生活和建筑垃圾;严禁在本乡(村)所有水库、河流、溪流中有“炸鱼、药鱼、电鱼”等行为……短短13条乡规民约和“八个严禁”被整齐地收录在册。虽然不长,但大红的封面和醒目的字眼却时时提醒着村民,用实际行动来守护生态“名片”。

优势产业对接全域旅游

武明毛竹合作社理事王建文多年的梦想眼看就要成真了。这位千亩楠木群的“主人”按捺不住心里的喜悦,硬是不顾晌午的热浪带着记者前往塘溪村探访他的“梦想”。

站在寂静幽深的山谷,指着一根根高耸的楠木,王建文说:“这些都是国宝级的树种,不能砍伐,不能买卖。我花200多万元流转下来,是因为我知道保护这片楠木群对章庄、对安福乃至对吉安的意义。”他说,今年安福县已成功引进了一家旅游开发企业,将投资10亿元分三期在乡里进行旅游开发。他希望这片楠木林能尽快展现在游客的面前,这就是他的梦想。

无独有偶,跟随着白沙村主任李荣文的脚步,记者有幸见到了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一棵树围约6米、5个人才能围抱的千年红豆杉。“以前,外面来偷猎的、捉蛙捕蛇的、剥红豆杉树皮的真不少。我们加大了巡山力度,在出村路口设了检查关卡。”李荣文说,现在知道章庄人“惹不起”,外来盗猎的人很少了。

交谈中,记者得知,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文明一直是章庄乡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和“主题曲”。在这里,护林成了全民总动员,各个村小组自发成立护林队,精心呵护一方青山,全乡共有林地面积34.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3%。

低碳生活彰显文明气息

明月湖是章庄乡的移民新村。7月2日,村里的光伏发电站建成发电。

“村里建起光伏发电后,发的电不仅能用于村民的生产生活,多余出的电量还能并入电网,获得一定收入。”作为首批尝鲜农村“光伏电站”的家庭,明月湖村党支部书记张春明介绍,该电站太阳能板分装在120余户库区移民房顶,总装机容量0.9兆瓦,预计年发电量95万度,户均纯收入约6000元,全村贫困户将一举脱贫。

搬入移民新村,明月湖的村民们对身边的居住环境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对于光伏电站的好处,村民谈起来头头是道,有的说利用太阳光无污染,有的说为自家减少了电费。张春明说:“光伏发电无噪音、无排放、不消耗任何燃料,符合当下绿色发展的趋势,对国家的节能减排也是一种贡献。”

在一些村民的家里,记者还见证了他们的“低碳生活”:做饭炒菜用电磁炉、出门骑电动车、洗浴用太阳能热水器、垃圾分类处理、注重物品的利用率和回收……

“现在靠天上挂的太阳就能赚钱,放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村民徐四一看着自家屋顶的光伏发电设备感慨:“这笔收益可持续,为我以后的生活照亮了一条新出路。”

从山上有生态,到心中有生态;从末端治理,到生态设计;从追求财富,到追求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章庄这个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样本,正展开着一幅富裕、美丽、幸福的画卷。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