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的乐趣
郑逸梅先生的《艺林散叶》,像极现代版的《世说新语》,许多文坛掌故读来令人甘之如饴,其笔下所记的皆一时俊彥。

     

周采泉手札

     

周采泉诗札      

郑逸梅先生的《艺林散叶》,像极现代版的《世说新语》,许多文坛掌故读来令人甘之如饴,其笔下所记的皆一时俊彥。我醉心于收藏民国文人书札,故常于此书中按图索骥———周采泉这个名字,我最早便是从这本书中知道的。所以当见到采老此札时,毫不犹豫地买下了。

札曰:遯园先生师事:

叠奉诗札,苏海韩潮,令人读之心潮澎湃,大才真未可蠡测斗量也。弟最近极忙,属(按:通“嘱”)转瞿公之词最近才付邮。瞿公寓京三年,友好屡劝其返旆,大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概。其寓所为朝内大街73南单元402号。

并告。匆承。撰祺百益(左旁又用钢笔补书:并祝年釐)。

弟周采泉叩一月廿八日

周采泉(1911-1999),原名周湜,笔名是水、稀翁,室名学老斋,浙江省宁波市鄞县人。一生勤于耕耘,著作等身,杭州大学教授,浙江省文史馆馆员。中国当代诗词、楹联大家,文史学家,被誉为“江南诗霸”。

收藏的乐趣之一,便是考证藏品所涉及的人事和年代。不才如我,无缘沾溉前辈名家,只能求助网络,幸得“东骧斋主人”提供线索,逐一抽丝剥茧,理出个来龙去脉。

“遯园先生”是谁呢?据查,与采老关系密切的就有三位:一是周采泉先生的叔父,名秉乾,字品纯,号遯园,但从辈分和年龄推测,显然不可能。二是《遯园医案》的著者萧伯章(字琢如,中医专家)先生。然而从写信的大致年代看,这个可能性也被推翻了。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华东师范大学苏渊雷教授。

苏渊雷(1908~1995),原名中常,字仲翔,晚署钵翁,又号遁园。“遯”是“遁”的异体字。苏先生“文史哲兼擅,诗书画三绝”,是一位国学巨匠。采老与苏先生的交情非浅,且互为欣赏。苏先生应邀曾为《阿育王寺新志》作序,序文有一段写道:“余读《新志》初稿,叹其别裁有度,富赡可观,踵迹前修,无惭来哲。”“《艺文志》所录邑人何仲刚、毛翼虎、周采泉、叶元章等诸翁诗作,尤卓尔不群。”苏之言语,应非虚与、溢美之辞。而采老更是以“雷兄”相称,并“深感推毂之情感”。1987年,苏渊雷先生八十华诞,采老曾作七绝数首《寄怀钵水渊雷教授并祝其八十寿》,其中有“师友情亲四十年,九天咳唾宝吟笺”之句,窥斑可见豹。

收信人确认了,我又开始了写信年份的推断。采老在信中落款为“一月廿八日”,未详年份。要对年份做出推断,唯一可以作为线索的是信中“瞿公寓京三年”之句。那“瞿公”又是谁呢?当代词坛无人不知这是“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1900-1986)的别号。夏老曾任杭州大学教授,采老曾供职于杭州大学图书馆,他俩的交往颇为绵密。解放前就有过从和书简来往。

“瞿公寓京三年”,那夏承焘先生又是哪一年到京城的呢?

据陈美林《“一代词宗”夏承焘四游江苏》(原载2008年第6期《钟山风雨》杂志)一文载:“1975年夏,夏师去北京寓居。”如果所说无误,那周采泉先生的这封信应写于1979年,即1979年1月28日。

至此,此札所牵系的一段文坛耆宿交往之事终于水落石出。因缘际会,后来,我又于网上购得周采泉先生诗稿一帧,录其所作排律一首和《金缕曲》一阕,吟咏再三,所谓“叠奉诗札,苏海韩潮,令人读之心潮澎湃,大才真未可蠡测斗量也。”之语,用以表达我对采老的赏佩,也是最好不过的。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