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洋界的思绪
黄洋界哨口位于井冈山茨坪西北17公里处,海拔1300多米,是井冈山的五大险要哨口之一,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7

宋振东

黄洋界哨口位于井冈山茨坪西北17公里处,海拔1300多米,是井冈山的五大险要哨口之一,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黄洋界四周崇山峻岭,雄峰耸立,陡不可攀。其南部山冈星罗棋布,古称“万箩倒米”;北部峭壁深渊,长满松竹杜鹃;气候四季变幻多端,云雾弥漫,故又称“汪洋界”。毛泽东同志曾赋诗“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因黄洋界保卫战的伟大胜利,使之声名大振。

近日,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革命圣地井冈山参观学习。

从黄洋界前的一个广场缓步走过,经由好汉坡拾阶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碑的正面是毛泽东手书的著名诗篇《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鎏金大字,气魄逼人。碑的背面是朱德手书“黄洋界”三个大字。

看着眼前的纪念碑,我们肃然起敬,仿佛又回到了黄洋界保卫战之中。1928年8月底,湘赣国民党军趁毛泽东率部前往湘南,井冈山守山兵力空虚之际,纠集了4个团的兵力,妄图乘虚而入,一举攻下黄洋界,摧毁井冈山红色革命根据地。

当时,在井冈山下刚刚组建的红军31团团长朱云卿、团党代表何挺颖等人,仅以两个连的兵力,积极发动当地群众,在通往黄洋界的两条小道上,布下了三道“竹钉阵”和一道“石头阵”、一道“滚木阵”五道防线。

8月30日清晨,湘赣国民党军开到山脚下后,疯狂地向黄洋界哨口西侧工事袭来。红军战士一阵猛烈射击,打得国民党军像无头苍蝇,到处乱撞,正好踩上那一排排被杂草盖着的竹钉,有的刺伤了脚跟,有的刺穿了脚板,疼痛难忍,狼嚎鬼叫,一派狼狈相。

下午4时许,国民党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又一次向黄洋界哨口发起猛攻。当地群众将滚木、礌石、炸药包一齐向山下砸去后,红军战士从茨坪红军军械处抬来了刚刚修好的一门迫击炮架在瞭望哨上,将炮口对准国民党军设在源头村腰子坑的指挥所,连放三发炮弹。第三发不偏不斜正好落在腰子坑,一下子炸毁了国民党军指挥所。失去指挥的国民党军,顿时乱作一团,不知所措,便连夜在云雾弥漫之下,马不停蹄地撤走了。

就这样,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在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凭借黄洋界的天险,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一举击溃了国民党军4个团,彻底粉碎了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第二次“会剿”井冈山的企图,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十几天后,毛泽东、朱德率红军主力返回井冈山。在得悉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消息后,毛泽东十分高兴,于是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一著名诗篇。

黄洋界保卫战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的结果,是千千万万人民子弟兵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的结果,是千千万万人民群众无私无畏支援的结果。

八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井冈山黄洋界哨口,已经听不到当年的隆隆枪炮声和厮杀叫喊声。在温和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山上的一草一木一石是那样安详,好像这里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只有那座高大耸立的纪念碑,仿佛借着松林发出的沙沙声,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激励我们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