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陈山红心杉木
走进安福山区,随处可见一片片苍翠挺拔的人工林,如绵绵无尽的碧绿画卷铺展在人们的眼前,像波涛起伏的绿色海洋铺天盖地,一浪接着一浪滚滚向前。山风吹起,林涛......

□刘鹏书

走进安福山区,随处可见一片片苍翠挺拔的人工林,如绵绵无尽的碧绿画卷铺展在人们的眼前,像波涛起伏的绿色海洋铺天盖地,一浪接着一浪滚滚向前。山风吹起,林涛轰鸣,似是一支支阵容宏大的乐队,在演奏着一曲曲气势恢弘、雄浑激越的交响乐章。

这林海,像无数颗硕大的绿色翡翠镶嵌在安福大地。这林木,塔形树冠紧凑向上,如一柄柄利剑直指蓝天,显得生机勃勃。它们枝叶相接,根系相连,就像无数巨人手挽手挻立于绵延起伏的群山之上,任狂风暴雨,烈日严寒,不屈不挠,俨然像坚不可摧的绿色长城,忠实地守护着山山水水。望着这苍莽林海,禁不住令人肃然起敬。组成这万顷林海的主角,就是安福特有的陈山红心杉木。

顾名思义,红心杉木,与其他杉木品种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其心材部分是红色的。树干通直饱满,木材香气四溢,美观耐久,抗腐性强。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后,中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兴建毛主席纪念堂。安福人民怀着对伟大领袖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精选了100立方米杉木用于建设纪念堂。陈山红心杉木一时誉享全国。

安福南乡的陈山林区是红心杉木的原产地。为什么这里的杉木心材比别处的更红呢?当地群众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北宋末年,金兵南侵,钦徽二帝被掳,中原沦陷,大量百姓避乱南逃。一部分难民逃至安福陈山。这里山高林密,地域广阔,人烟稀少,几乎与外隔绝。难民散落深山各处,耕地很少,只能在山靠山,种山为生。这些来自中原各地避乱的民众,就在这天高皇帝远的大山深处,与本土人一起辛勤地耕作着不多的农地和广袤的山林。他们发现这里的山地肥沃,最适合杉木的生长,特别是一种树干中心比较红的长势更好,就更加留心培育,并将天然萌生或采种培育的部分幼苗,分发给周边的亲朋。经过数百年后,这种优质杉木就逐渐在陈山林区繁盛起来了。

然而,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豪强。在封建制度下,土地兼并日趋严重,有钱人巧取豪夺,长有优质杉木的山林逐渐集中到少数豪强手中。

1927年下半年,毛委员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朱毛会师后,根据地扩展到了陈山林区,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山林回到贫苦林农手中。老百姓与共产党、工农红军休戚与共,血肉相连,当地青年农民踊跃参加红军。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主力红军被迫转移进行长征。留下了以谭余保为书记的中共湘赣省委、省军区,在武功山、陈山一带继续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保留了湘赣边区的革命火种。

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对根据地进行了疯狂报复,叫嚣“山要过火,石要过刀,人要换种”。陈山林区众多红军家属、革命群众和不少游击战士倒在敌人的屠刀之下。“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敌人的白色恐怖摧毁不了人民心中对共产党和红军的忠诚。当地革命群众冒着杀头的危险,为游击队传递消息,提供给养,与敌人周旋。军民红心向党,同仇敌忾,不为腥风血雨所吓倒,就像是这里的杉木,严寒酷暑,难凋其绿叶,风刀霜剑,不移其红心,扎根在这片浸透了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地上,树干更加挺拔,心材更加鲜红。纵然遭野火燎烧、被刀斧砍去,它们又从根部萌发出新枝,继续不屈不挠蓬勃倔强地生长,终于度过黑暗长夜,迎来了利曙光。

新中国成立后,陈山林区焕发出新的生机。建国初期安福县就积极对林区进行开发经营,使优质的天然红心杉木远销大江南北。之后又设立了国有陈山林场,将单一的林木采伐经营,调整为以森林培育为主,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特别是近年来,他们利用先进的林业科学技术,加强对优质红心杉木品种的筛选、繁育、保护和推广。陈山红心杉木先后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福陈山”牌种苗被评为江西省著名商标产品。现在,红心杉木已走出陈山林区,走向安福,并迈开稳健的步伐,逐步走向大江南北。

优质陈山红心杉木经过千万年的自然进化,除了祖先的发现和培育、革命先烈的鲜血浸染、血与火的洗礼、适生的地理条件,还得益于一代又一代林业人的忘我奉献和精心呵护。他们无私奉献,身体力行地弘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为了筛选和培育这个优良林木品种,他们常成年累月默默无闻地工作、生活在偏远的林区,耐住寂寞,忍受清贫。他们爬山涉水,餐风宿露,在大山深处品味着酸甜苦辣,忠心耿耿地建设和守护着绿色家园。

青春在汗水中闪亮,情操于平凡中升华。“咬住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我们赞美这“甲于东南,优于天下”的陈山红心杉木,更应当赞美那些具有红心杉木那样坚韧、赤诚的优秀品质,扎根深山,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途上无私奉献的广大林业人。他们的胸腔里跳动着比红心杉木更加鲜红与珍贵的红心,血管里流畅着有先辈红色基因的热血。他们用青春年华无悔地扮靓着祖国的万里河山。正是他们的执着与奉献,给绵绵群山播下了绿色希望,成就了的碧水青山。他们的业绩与广袤山川同在,与红心杉木同春。侧耳聆听,莽莽林海,如雷的涛声仿佛为他们高唱礼赞。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