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扶贫打通“最后一公里”
精准扶贫,水利担当。作为吉安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青原区水务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精准施策,打出“补短板、强基础、立产业、促发展”组合拳,让广大群众共享水......

□刘茂林、王妹

精准扶贫,水利担当。作为吉安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青原区水务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精准施策,打出“补短板、强基础、立产业、促发展”组合拳,让广大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2016年,该区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5万元,增长10.6%,其中819户2214人成功脱贫。

抓大扶小山区种上特色产业

驱车进入东固山区,规模化田园渐行渐远。沿着盘山公路走半个小时,来到龙塘村。这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然而,灌溉用水却是当地群众心中的痛处。“收成靠天,年景好多收点,年景不好少收,甚至颗粒无收。”聊及过去,龙塘村支书孙礼清一脸无奈。

现在山里情形如何?沿着弯曲小道,笔者边聊边看,一路生机勃勃,庄稼长势很好。“引水上山,荒山长出‘金元宝’。”孙礼清介绍,他们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气候条件,种植太子参,第一年50亩,如今增到200多亩,户均2亩,年增收1.2万元。这里的太子参色泽晶黄,块根肥大,肉质饱满,含有氨基酸、锌、铁、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备受市场青睐。

区扶贫移民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贫困村之所以贫穷,主要是信息闭塞、设施滞后,尤其水利建设滞后,农民有田不能种,特色产业难发展。近年,该区抓大扶小,统筹水利、扶贫、农业开发等资金2.73亿元,打通农田“最后一公里”,建成高标准田11.66万亩,覆盖全区25个贫困村2608户、9827人。

城乡统筹困难群众喝上自来水

大背景,自来水从城镇延伸农村,到了群众家门口;小范围,困难群众没钱使用自来水。这些困难群众是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覆盖的死角盲区,也是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攻坚难度很大。

富田镇山中村村民彭家询,原本家底殷实,由于种种原因,变得一贫如洗,为省钱,自来水也不敢用,从老井里提水。贫穷,大山一样压得这名困难老党员、退伍老军人喘不过气。改变生活,喝上自来水,成了他最大的奢望。

2014年,水利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启动,一批批水利人进村入户摸底调查水利情况,诸如彭家询的问题浮出水面。绝不能让群众因水致贫、因水返贫!该区启动打通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最后一米”攻坚战,筹资6070万元,建成供水工程71处,山涧引水、地下取水、河库提水,把清澈甘泉送入千家万户,让12.14万群众喝上安全水,全区自来水普及率达68%。

为确保困难群众用得上、用得起自来水,该区统筹区乡财政资金、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收益和社会捐款,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坚持困难群众优先,免费安装水管,减免水费,让每个困难群众能喝上自来水,确保小康路上一个群众也不掉队。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