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田畴粮丰物阜———永丰石马镇院前村兴水脱贫记
6月20日,笔者来到永丰县石马镇院前村采访。院前村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通过精准扶贫,如今正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人们眼前。

刘浩军、吴小平

6月20日,笔者来到永丰县石马镇院前村采访。院前村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通过精准扶贫,如今正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人们眼前。

“院前村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水利应记头功!不信?我们眼见为实。”永丰县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副主任、县委派驻院前村“第一书记”黄启明说。黄启明带我们来到院前村的耕地里,目及之处,田间渠道纵横,水畅其流,水稻遍野,稻花飘香,绿满眼帘。

“院前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农田灌溉用水条件改善成效最显著的村庄之一。”永丰县水利局农水股负责人罗海波说。“回想以前我们村缺水的日子,生活过得好苦啊!”院前村党支部书记刘平学说。

过去,院前村没有一座可供农田灌溉的水库。在返步桥水库竣工供水之前,大部分农田是“旱包子”“望天丘”。农作物耕种主要靠天水灌溉,要想丰收只能盼望天帮忙。

院前村的耕地,晴天易旱,雨天易涝,可谓旱涝交困。旱地只能种植红薯、花生、芋头等耐旱农作物,水稻田户均不足一亩。稻谷收成少,村民们每天勉强能够吃上一碗白米饭,红薯、芋头等杂粮成了主食,不易消化,一些村民因此患上了胃病。“干死蛤蟆、饿死老鼠”,是这个村缺水之苦的真实写照。

有位村支书,在夏季水稻抢收、抢种时,为了充分利用雨水插秧,连夜摸黑劳作,不慎被银环蛇咬伤,医治不及时,丢了性命,年仅43岁。

水荒,使村民苦不堪言。他们在地里一年忙到头,收成也只能勉强维持温饱。村里的小伙子谈对象,有的姑娘上门一了解生活现状,便毫不犹豫地“打退堂鼓”。

“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仅靠农民的力量难以解决水忧。”永丰县水利局局长罗振国说,通过县委、县政府的努力,获得国家支持,投资1639万元新建返步桥中型水库,受益群众只需投工投劳。水库工程竣工后,使院前、金溪、岭南等30多个村庄的近万亩旱地变水田,种上了水稻!”

然而,由于水库干渠以下的支渠、斗渠、农渠,产权归属不清、管理职责不明,后来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取消了农民义务工和积累工,“一事一议”难落实,农民只用不管。时间长了,农田排灌渠系坍塌淤塞,致使灌渠水流不畅,往往是“上游水飘飘,下游没水浇”。

为打破有水用不上的困局,让扶贫之水畅流不息。永丰县水利局和石马镇政府扶贫站配合指导院前村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将政府投资改造完成的末级渠系等工程管理权明确归农民用水户协会所有,保障建后工程管护经费,一举破解过去田间水渠产权归属不清、管理职责不明,重建轻管的“老大难”问题。

民生水利民做主,此举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如今,这种成功的小型农田水利建管模式在全县推广,实现了“建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管长远”的目标。

“我家种植的水稻、水果、蔬菜、药材等农作物,由于灌溉、排涝无忧,实现丰产丰收,加上禽畜水产养殖,年纯收入10多万元,告别贫困奔小康!”院前村农民李龙琴的脸上洋溢着获得感。

昔日,水荒致贫,今朝,水足民富。潺潺扶贫水,滴滴润民心。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