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溯源
沿着当年毛泽东率领队伍上井冈山时的路线,从永新县城出发,进三湾,走龙市,上茅坪,翻越黄洋界,去了大井村,之后抵达茨坪。虽是多次去井冈山,然而这次却有着......

刘茂秋

部队老首长自远方来,要上井冈山。我,不曾想成了一名向导。

沿着当年毛泽东率领队伍上井冈山时的路线,从永新县城出发,进三湾,走龙市,上茅坪,翻越黄洋界,去了大井村,之后抵达茨坪。虽是多次去井冈山,然而这次却有着别样的心情,多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

山路弯弯,云雾缥缈,清泉茂林,怪石峭壁,松涛阵阵,流水潺潺,样样怡人。这一路,观风景,听解说,踏进当年伟人住过的房屋,观看老前辈用过的文物,驻足当年红军将士鏖战的阵地哨所,在历史与现实间游走,在人文与山水中徜徉。当地导游说:这里,随便看看一座山头,都能看得见革命前辈的铁骨铮铮;随便捧起一把泥土,都能触摸到长眠于地下的烈士们的锃亮忠魂;随便打一声呼哨,都能听得见大山深处人喊马嘶的历史回响;随便喝一口山泉,都能够品咂出那个年代的血雨腥风。

当然,导游说的多少有点艺术化。而井冈山作为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宝库,作为我党我军思想政治工作创立的发源地却一点不假。老首长长期从事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对井冈山时期我党我军思想政治工作史颇有研究。确切点说,这次他是来寻根觅源的。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要一路记,一路问,不时对陪同人说,井冈山时期,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创立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建立的党对军队的领导制度和军队内部的民主制度,提出的我军建军宗旨的思想,规定的军队纪律和任务,制定的孤立和瓦解敌军的政策,培养的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作风,都是在井冈山孕育出来的。正如周恩来同志1930年初在《军事通讯》创刊号上所指出的那样,其经验“都是在中国‘别开生面’,在过去所没有看过听过的”。这些,在我们走过的地方处处得到了印证。

当你站在三湾枫树坪的时候,就会想到“党指挥枪”———党对军队绝对领导,铸造了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

当你来到茅坪八角楼小油灯前,就会想到毛主席在这里曾写下的光辉著作,为中国革命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军队政治工作提供了指南;

当你走在黄洋界朱毛挑粮小道,就会想到“朱德的扁担”的故事和官兵同甘共苦、打成一片的情景,这种新型的官兵关系,成为人民军队团结对敌的法宝;

当你来到博物馆和大行州,看到大批文物和红军标语时,就会想到这支工农武装完全有别于旧军队。人民军队的宗旨、任务和严明的军队纪律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当你来到红军医院,就会想到130多名伤病员被敌人射杀的惨烈场面。这种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正是有信仰的军人的血性所在……

井冈山处处是课堂。这一路,你会觉得在翻一本教科书,一本记录我军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史的不朽名卷。

行走在井冈山,你会发现,在绵延起伏的山峦中,一淙淙溪泉隐藏其中,曲曲折折,穿涧越谷,流向远方。它的源头在哪里?这里的流泉飞瀑告诉你:在山的腹地,在山的灵魂深处。此时,我们已经探寻到另一条溪泉,在五百里井冈奔流不息,吟诵着红色经典,温情地蜿蜒而去。她同样告诉你,“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是井冈山斗争“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力量源泉。她诞生于红军初创时期,贯穿于军队成长发展壮大的整个历程。如同井冈山的溪水,源远流长,永不枯竭。

井冈山,因了她的斗争传奇而名扬中外,也因了她对党、国家和军队的历史贡献而彪炳千秋,永载史册。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