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落地生根 贫困摘帽拔根 ———新干大洋洲镇“党建+脱贫攻坚”纪实
“我每年可从光伏发电项目中分红3000元左右;4亩鱼塘,养鱼年收入5000元;加上代卖农药,年收入可达上万元,日子越过越甜了。”日前,新干县大洋洲镇甘泉村贫困......

“我每年可从光伏发电项目中分红3000元左右;4亩鱼塘,养鱼年收入5000元;加上代卖农药,年收入可达上万元,日子越过越甜了。”日前,新干县大洋洲镇甘泉村贫困户聂欠珠说。

大洋洲镇有省级贫困村、县级贫困村各1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153户、326人。去年以来,该镇新一届党委紧扣“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思路,以“党建+脱贫攻坚”为抓手,把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该镇坚持支部统领、党员带领、产业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着力夯实脱贫攻坚的组织基础,取得“党建落地生根、贫困摘帽拔根”的成效。

去年10月,新干县脱贫攻坚现场会在该镇召开。该镇代表全县,迎接省际之间交叉检查。年初,经省第三方评估,2016年该镇脱贫83户190人,省级贫困村顺利摘帽。脱贫攻坚得到省督查组充分肯定。

支部统领:建好“火车头”

“脱贫攻坚是镇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和‘一号’民生工程。我们要将帮扶临时党支部打造成脱贫攻坚的‘火车头’,精准把脉,对症开方,确保如期脱贫。”大洋洲镇党委书记艾建军说。

脱贫快不快,全靠支部带。为了让贫困户早日摘掉“穷帽”,该镇围绕“一树两强”主题活动,通过成立帮扶临时党支部的方式,织牢“责任网”,把脱贫攻坚紧紧抓在手上,牢牢扛在肩上。

该镇采取每村一个帮扶临时党支部,一个帮扶工作组,每户一名帮扶干部、一套帮扶措施、一个帮扶主导产业,负责一抓到底的“六个一“举措,使党支部成为脱贫攻坚的“一线指挥部”。

该镇组建帮扶临时党支部11个,派出帮扶工作组11个,干部39名。帮扶临时党支部由镇班子成员担任书记,做到“三进、三出”,即临时党支部进村、帮扶干部进户、扶贫产业进户;临时党支部出方案、干部出帮扶措施、产业出帮扶效益,突显党支部在精准甄别脱贫对象、科学确定脱贫项目、部署推进脱贫措施等方面的作用。

地处边远山区的甘泉村,土地贫瘠,基础设施薄弱,缺乏主导产业,是远近有名的穷村。在县里的大力支持下,镇党委、甘泉村帮扶临时党支部积极对接新干县新赣新汽车运输租赁有限公司。由该公司董事长朱小森个人出资15万元,在村委会办公楼顶安装7块太阳能光伏电板。这些光伏电板使用寿命达25年,每年可发电3万度以上,去年7月份,并入国家电网发电。该项目由村委会负责日常管理,收益全部分给贫困户。

如今,该镇其他10个帮扶临时党支部,也都为当地贫困群众找到了脱贫致富的好产业。

党员带领:当好“领头羊”

脱贫攻坚任务重、时间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洋洲镇把脱贫攻坚作为检验“两学一做”活动成效的“试金石”。

该镇要求广大党员在思想上先行一步、行动上先走一步,争当脱贫攻坚的“领头羊”。以全县“四联四促”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农村党员“十户联创”和党员“百分制”考核活动,激励党员在带头致富的同时,带领贫困户搭上致富的快车。

农村党员“十户联创“活动,即村党支部联系全村的党员中心户,再由一个党员中心户联系10户群众,其中包括1户以上困难群众。该镇新市村共有41名党员。按照“易于集中、便于活动”的原则,该村遴选了4名党员中心户。

新市村瓦城村小组熊建忠是党员中心户,负责联系李雪林等10户农户。为了带领大家找准致富产业,熊建忠带队去吉安县横江镇学习葡萄品种改良技术,去新余学习蜜橘、翠冠梨栽培技术,去浙江学习红蜜桃、黄桃栽培技术……他带头进行葡萄品种改良100余亩,带动群众改良葡萄品种1000余亩,提高了全村的葡萄品位和价格,大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去年“七一”期间,他被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

通过严格条件、严把原则、严守程序,目前,大洋洲镇已选聘党员中心户96名。同时,该镇配套开展以“日常记事积分+年终集中评议”为主要内容的“百分制”考核,以增强党员履行义务的责任感。该镇将党员中心户的履职情况、履职效果,作为记事积分的重要内容,并采取党员群众评议、村级党组织考评、镇党委评定的方式,对党员中心户进行“百分制”量化。

在党员中心户的示范带领、精心帮扶下,大洋洲镇12名党员带动20多名贫困户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有力地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产业引领:念好“致富经”

大洋洲镇现有未脱贫贫困户32户62人,计划2019年底,全镇贫困户全部脱贫。

为此,该镇把脱贫攻坚列为“书记工程”,强化“六个在先”责任意识,即列为书记工程抓在先、纳入农村低保做在先、镇村干部帮扶干在先、产业扶贫推进在先、对脱贫贫困户巩固在先、对可能产生的新贫困户预防在先。

该镇大力推行“党员+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产业协会+农户”等模式,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通过做大做强特色致富产业,念好“致富经”,拔掉“穷根子”,切实增强脱贫攻坚的原动力,使贫困户能脱贫,不返贫,奔小康。

依托现有产业基地和合作社,经帮扶临时党支部、村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协商,该镇贫困户以资产、资源、资金或劳动力入股合作社,年底就可获得一定分红。目前,该镇发展了新市村葡萄、塘西村水产、程家村草皮,以及甘泉村、谭家坊村的油茶等特色农业产业,辐射带动27名贫困户。

该镇一方面持续巩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成效,不让贫困户脱贫后返贫;另一方面,预防产生新的贫困户。通过引来富民的源头活水,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实支撑。在镇、村两级党组织的大力推进下,邓家陂村开展村企联姻,联合本地箱包企业,在村里租办车间,联合发展箱包加工,确保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万元;塘西村利用水产养殖优势,由合作社出资20万元,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投资购买一辆货车,帮助村民运输鱼苗获利,村集体、贫困户按比例分红;新市村鼓励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创办了一个100亩的葡萄产业园,村集体投资入股20万元,以协议方式,明确葡萄园资产作为村集体投资本金抵押,将建档立卡的4户贫困户一并纳入,村集体按15%的资产收益分红,每年可增收3万元,每户贫困户每年可从中分红1000元。

这些富民产业将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致富奠定坚实基础,实现脱贫攻坚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转变。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