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一线的6个“战场” ———蹲点记者发自贫困村的脱贫故事
脱贫攻坚当前,我应“走转改”活动暨脱贫攻坚蹲点调研采访活动之派,驻进永新县高溪乡。一到村就遇到乡里的一次集体出动帮扶。原来,梅花村丝瓜种植基地的近百亩......

8

美丽的茅坪村。记者罗昊摄

9

党员干部下田帮丝瓜种植户架棚。记者龙建摄  

来自永新县高溪乡下雨村驻村记者龙建的日志

紧急支援丝瓜种植户

6月2日晴    

“劳力不够,干部来凑!”为了贫困户的丝瓜今年能丰收,永新县高溪乡全体党员干部“下田”来。

脱贫攻坚当前,我应“走转改”活动暨脱贫攻坚蹲点调研采访活动之派,驻进永新县高溪乡。一到村就遇到乡里的一次集体出动帮扶。原来,梅花村丝瓜种植基地的近百亩丝瓜就要搂藤挂蔓了,可是还没有搭好藤蔓架,驻村“第一书记”康剑急得都要上火了。

乡里驻村干部及时把梅花村丝瓜种植贫困户劳力欠缺的情况报告了党委。6月2日,全乡党员干部下乡“下田”,奔赴帮扶一线。

走进田间地头,党员干部们理清帮扶工作头绪,挽袖即开干。女同志拿起剪刀剪去多余的丝瓜花蔓,一垄接着一垄,所有男同志则分组搭建丝瓜藤蔓架。看着热火朝天的场景,站在一旁的贫困户彭忠祥感慨道:“今天多亏了这些乡干部,否则可要耽误基地的丝瓜挂藤了。如今,脱贫工作是这些干部心中最大的事呀!”

据了解,高溪乡在产业扶贫领域统一规划安排,共有410户贫困户入股恒龙白茶农林有限公司,定期分红。对有条件、有意愿的154户贫困户全部列入光伏扶贫计划。该乡梅花村还成立了冷水坑种养合作社,打造了一个100亩左右的丝瓜种植基地,搭建了300平方米的鸡棚,饲养规模达1000只以上。扶贫干部的一天6月8日晴    脱贫,这样一个由上至下的大提纲,如何在基层得以贯彻落实?今天通过一位扶贫干部一天的点滴来解读。

带队驻下雨村,高溪乡人武部长龙国富早上经常来不及吃早饭,途中买几个包子对付就赶到村委会。这几天县里就要交叉检查了,下雨村的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还有差欠,龙国富非常着急。村里的干部也相继到来,几句话的对接,填卡工作就开始了。每个贫困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帮扶进度,都得一项一项核实,每一户的股权证、安居证、“三合一”卡都得详细填写,做到滴水不漏,不得有误。

刚填完几本“三合一”卡,就接到群众诉求。龙国富步行了近一个小时的山路,来到下雨村所辖山区中的一个厂房。因为该厂生产过程疑似存在污染问题,百姓对此反应较大。龙国富带着老百姓的诉求,仔细询问、了解该厂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问完后,他既要向百姓反馈,又要及时给领导汇报,足足花了两个多小时。

走访结束回到村委会已过了中午饭点,一份盒饭摆放在办公桌上,匆匆对付几口,就算吃过中餐。龙国富下午的工作重点是去下雨行政村下辖的几个自然村,把剩下的几处土坯房拆除。还好这次没有遇到什么阻力,总体工作还算顺利。跟着慢悠悠的挖土机,龙国富踏着泥泞村道来回赶,此时天色也已晚。

一天下来,龙国富的衬衫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脱贫当下,每个贫困村都驻有像他这样的乡镇干部,他们的话不多,但事做得挺实。新型农民带动脱贫6月10日晴    在高溪乡下雨村村西头住着依靠养殖摆脱贫困的农户———段新明。段大哥三年前放弃在外打工且收入不错的工作,带着妻子回到下雨老家搞起了养殖。

沿着村后山一条狭长的泥泞山路一直爬上山坳,两幢鸡棚建在山腰上。看着草丛中三五成群的土鸡,段大哥讲起了他搞养殖的心得,在山上养殖土鸡比在山下养风险小很多。山上土鸡吃的是虫子和青草,免疫力比较强,也可以减少鸡瘟的威胁。随后,我给段大哥算了一笔账,购进一只鸡仔价格大概是10块钱左右,一只鸡养到可出售大概饲养成本在20至30元,按今年市场土鸡价格40元一斤算,一只3斤重的土鸡,出售后纯利大概80元左右。依靠养鸡这一项,段大哥全年可以纯收入20000元左右。

除了搞土鸡养殖,段大哥还在自家的老屋建了一个碾米作坊。我们下山来时,就有人拖着几袋稻谷来找他碾米。“他为人实在,养殖土鸡从来不用饲料。贫困户来他家里‘取经’,他总是把自己所知道的毫无保留地告诉别人。”一旁等着碾米的农户段永清告诉我。在段大哥的带动下,如今,下雨村大小规模的各类养殖户不断涌现,贫困户靠养殖年收入有了较大的提升。

像段新明这样的新生代农民,他们有文化,懂技术,肯吃苦,在乡、村两级的积极帮扶下,脱贫致富已然走在前头。当前,产业脱贫正需由点到面的延伸,像段大哥这样的新型农民,他们的带动力是农村走向全面脱贫的原生动力。可喜的是,这样的原生动力就如同滚滚泉涌,不息,不竭。来自万安县枧头镇茅坪村驻村记者罗昊的日志“扶贫车间”到了家门口6月7日阵雨    这些天一直在听村干部们讲述村里的脱贫故事,其中有一个“扶贫车间”的事引起了我的兴趣,据说有不少贫困户在此就业,月薪有2000多元。于是,在他们的带领下,我走进了“扶贫车间”。

在车间里,我遇上了负责人罗人松,他是村里先富裕起来的一批人。他告诉我,当初回来办这个加工车间,主要原因是家里的村民都熟悉,方便招工,而且他母亲年纪大了,需要人在身边照顾。后来他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融入了脱贫攻坚的大环境。

罗人松介绍,他的车间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今年4月投产,主要生产太阳能板和太阳能应用产品,全部发外贸。在车间里,贫困户肖明英说,他们按照产品数额计算工资,如果做得快,每个月可以拿到3000多元。“在家门口就业,既近又方便,收入也高,在这打工我们乐意。”

村干部介绍,目前村里总共有7个贫困户在车间打工,占全部工人的三分之一。他们在车间打工,既能赚到钱又能顾到家,的确是一条脱贫的好路子。

据了解,虽然“扶贫车间”投产不久,但是产能已经跟不上订单了,罗人松还准备再扩大车间面积,多招一些工人,自己赚钱的同时还帮着乡亲们致富。

看来,茅坪村的“扶贫车间”可是在真扶贫啊!贫困户变养鹅“专家”6月8日阴    今年4月,茅坪村给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了一批种鹅,让他们养殖。据说其中一名叫肖家俊的贫困户养鹅最漂亮,被称为养鹅“专家”,于是我决定去看看。

在田间地头,我找到了肖家俊,便问他:“为什么他们都说你家的鹅养得最好?有什么秘诀吗?”

“秘诀当然有。种鹅发下来的时候还很小,夜晚气温低,我就把鹅赶到自己屋里保暖,一周之后才放到田里养。”肖家俊说完,给我算了一笔账,一只鹅大概能卖100元,他领养了10只就是1000元,三个月就能见效益,属于短平快的产业。    肖家俊2009年出现糖尿病并发症,治疗前后花去4万多元,属于因病致贫。他告诉我,之前治病没报销,从2016开始可以报销75%,这个政策对他帮扶很大。“小孩子读书有教育帮扶资金,去年家里建新房还享受了帮扶政策。现在妻子在县城打工,月收入有2000元,我在家里务农搞养殖,生活已经好多了。”肖家俊说。

聊着聊着,我们的话题又回到了养鹅上。肖家俊谈起了他的“养鹅大计”:“下个月鹅就能出售了,赚了1000元我还打算再买30只回来养,以后说不定还能扩大规模。”看来,鸡生蛋,蛋生鸡,肖家俊已经摸索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梨子专业户的奋斗路

6月11日晴

昨晚与驻茅坪村“第一书记”章建夜谈,期间提到一个名叫罗人华的贫困户,家里7口人,妻子重病,大儿子残疾,儿媳患有精神疾病,全家就未婚的小儿子和他自己拥有劳动能力,但是罗人华却通过自己努力种果树,在2014年全家脱贫摘帽。我来了兴致,今天便要章建带我去了罗人华家里。

一走近他家院门口,只见矮墙篱笆,两幢二层红顶小楼,院子里母鸡带着小鸡悠闲散步,篱笆外一片小果园种着李子、板栗等果树……一股农家小院之风扑面而来。

罗人华正在喂鸡,看我们进来,起身欢迎。我问他:“听说你是村里种植果树的能人,这门前几棵果树确实长得不错。”罗人华听了愣了一会,顺手摘了一个李子递给我说:“这哪是果树啊,这是平时种着玩的,我家两亩梨子树那才是摇钱树啊!”

于是在我的央求下,罗人华带我去他的梨园看。路上,罗人华告诉我,他以前在深圳打工,收入不错,但是后来家里人的几场大病,让他承担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回到家准备搞果树种植,更是为了方便照顾家里。说话间,我们来到了他的梨园前。一片梨树生长在稻田间,树上已经挂果。罗人华告诉我,这里一共有100棵梨树,每棵结果150斤,按每斤最低1元钱收购价算,有15000元,除去成本开销,年收入上万,而且这还是相对保守的估计,其实到手的钱更多。

“梨子半年能见效益,7月上市卖光后,你下半年做什么?”我问。“有什么做什么呗,我这个人闲不住,修沼气池、铺水渠……”罗人华说,其实现在他就想打理好这些梨子,要是有机会可以考虑扩大规模就更好。他还邀请我梨子熟了一定要回村里来尝一尝。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