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脱贫攻坚> >正文
拿山脱贫实录 (报告文学)
2017-06-07 11:23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15

拿山苗木基地

16

拿山草莓基地 张志军摄

17

危旧房改造加固现场

吴明华 文/图

2017年,5月23日,星期二。晚,无风。

我的手机响了,是妻子打来的。信号,穿过崇山峻岭,跨越沟壑,沿着天桥矗立的高速公路,在一个叫拿山盆地的地方俯冲下来。

这正是革命摇篮井冈山的北大门,井冈山市新城区的主要所在地———拿山镇。全镇三面环山,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中间形成一小块椭圆形的盆地,全镇平均海拔320多米。

此时,窗外蛙声一片,啄木鸟在镇政府大院的那棵百年水杉上啄木,“笃,笃笃笃笃,笃,笃笃笃笃……”

镇政府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我们采访回到驻地的时候已经六点钟了,为了等到王书记,于是又等了一个多钟头。菜是农家菜,开胃,下饭。我们以茶代酒互相碰了几下,王书记很快就把碗里的饭扒完了,他说:“每天回来都要开会,他们在会议室等久了!”

普通的人,早晨见面的时候,我还以为他不是书记,中等身材,黝黑的脸上,一笑还露出烟熏牙。我们坐下来,聊天。我打开录音笔给他录了一段话:“井冈山的扶贫工作已初见成效,教育扶持、保障扶持、产业扶持,为了保持持续性,我们已经没有节假日的概念了。酸甜苦辣,这些日日月月,我们的干部真的算是拼着的!”

接完妻子的电话,夜静人深,我想,那些默默奉献在扶贫第一线上的干部同志们,他们的家属会向他们打来牵挂电话吗?或许她们除了牵挂,再也指望不了他们能帮自己做一点什么。

白天采访,晚上做总结。奔波、劳累,感动、欣慰。夜已微凉。今夜,我的笔已褪去浮华,心头澎湃,如江边河的水,一泻千里……

刘足华,拿山镇长路村村支部书记,在村部我见到了他。三层楼高的村部,国旗在楼顶上迎风飘扬。其貌不扬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他的头发如钢针,根根竖立,小眼睛。当看见我的视线落在他的胸脯上,他突然就笑了,且“乓乓”地拍着挂在胸前的那枚党徽,挺自豪地说:“一树两强,亮身份。”

一树两强是什么呢?我不解。后来才得知“一树两强”是党组织提出来的口号,树旗帜,强堡垒,强活力的意思。

如此举动,似有些幽默,然而看他认真的态度,我才想起在井冈大地上,我看到过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庄严地佩戴党员徽章,在人群中来往穿梭,默默无闻,忙前忙后。

刘足华说:“一下子,也不知道说什么,我们下村去边走边看吧!”

刘足华开来的是辆旧皮卡车,四门四座,后面还带有车箱。车,很久没洗,四个轮子还粘着厚厚的泥巴。打开车门,我看见在他的驾驶室里放着一顶晒得发黑的草帽。刘足华的驾驶室里乱糟糟的,又脏,他忙把副驾驶座上的资料收拾起来,其中有一个封皮非常夺目,上面印有红色正楷:井冈山下的无悔青春!

刘足华私密而信心满满地告诉我,这是他们请设计院设计出来的“长路村概念性规划图纸”,照这样下去,长路村不用几年就会实现山好水好,风景更好的最终目标!

远山朦熏。这是通往下一个自然村小组的必经之路,道路刚硬化不久,基础设施还在完善,我们抬眼望去,云雾在半山腰上缠来绕去。

雷唐忠,男,68岁。老伴患精神分裂症多年,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穷。刘足华说,为了达到精准扶贫的力度,他们一个一个人调查,一家一家走访,把雷唐忠定为红卡户是没有错的。

雷唐忠看到我们到来,忙放下手中的活,笑呵呵地迎接我们。这是一栋一字排开的三间三层的新楼房,楼上二层还是毛坯,第一层刚装修不久,因为老房屋要拆除,全家五口就急急忙忙地搬了进来。

儿媳妇陈丽华,忙拿出瓜子、点心,招呼我们坐下喝茶。刘足华随即抓起两块饼干就往嘴里塞,边嚼边说道:“太饿了,一早忙到而今,饭都没吃哩!”小陈笑了,说:“饿了你就多吃点啊!”

雷唐忠有些耳背,刘足华把嘴凑近雷唐忠夸他娶了个好儿媳妇。雷唐忠听后,忙把头点成鸡啄米,说:“是啊是啊。”

于是,我就跟小陈攀谈了起来。小陈很善谈,她穿着一套合体的粉红裙子,长发在脑后扎成一条马尾。她说,习主席视察井冈山,给老百姓带来了福音!小陈是兴国人,在广东打工的时候

跟老公认识的。当时,老公说他们家生活苦,哪知根本就没想到有这么穷,家里没件像样的家具不说,房屋

破破烂烂的还四处漏风,一碰上下雨,家里的脸盆水桶一齐上阵,都不够接漏。去年,屋顶上的瓦片突然坍塌,差一点就打到了公公的头!

小陈说:“我第一次来到他们家的时候,好失望哦!站在门口久久地不想进去。父母一百个不同意,结婚的时候,还是弟弟从家里悄悄地把户口本偷出来给我打结婚证。现在好啦,政府给我们补助了住房扶持资金,刘书记还自掏荷包借给我们三万块钱,加上这两年我们打工攒下的,总算把新房建好了!”稍停,小陈又接着说:“而今,我们有自己的产业合作社,我在井冈酒店上班,政府补助的那一万块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在合作社里,像牛生崽一样,每年都有分红。过些日子等把新房装修完了,就把爸爸妈妈接过来,告诉他们,我活得很好啊,有奔头哩!”

奔赴下一程的路上,刘足华问我:“你知道我们长路村有多少光棍吗?”

我答不上来。刘足华一拳砸在方向盘上,自言自语地说:“留住了兴国妹子,值!”

我想,种种事实正诠释着井冈山扶贫工作的真正价值。

三  

长路村有很好的红色历史文化背景。1929年,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共和国的缔造者,在长路留下了关于苦难中国何去何从的思考,成立了长舍苏维埃政府。而今,那些红色标语在古村的墙壁上随处可见,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红色的基因代代相传。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上山下乡”的号召,胸怀广阔天地的远大理想,踏上时代风云,来到了井冈山。在长路村的知青点上,他们吃住在村里,和村民一起劳作耕耘。几十年过去了,为了扩展旅游,还原知青文化的亮点,刘足华与村干部一起在开始没有项目资金的支持下,每人拿出几万元来建设“知识青年纪念馆”,同时想方设法北上南下去收集老照片。

如今,知识青年纪念馆办得如火如荼,一举成为全省第一家上档次、有品味的知青纪念馆。

知青纪念馆分上下两层,老照片、劳动生活工具琳琅满目,立于那一幅幅“放竹排、巧运圆木、茨坪放羊、茶园细作、学插秧”的跟前,仿佛时光倒流,我不知不觉融入到了那种“为国分忧、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知青精神当中去了。

刘足华看我站在那些老照片面前,如此痴迷,就自豪地说:“有很多人问我,你们的那些项目资金是怎么来的呢?我说,亮点找到了,梧桐引得凤凰来,上级领导肯定注意啦。比如,吉安市财政局、井冈山市财政局等等,都给了我们村很大的支持!”

这就是智慧吧!一个读书不多,一村之长的智慧。在村头的岔道口,我清楚地看见一块公示牌,上面写着:“十三五”贫困村项目。项目名称:拿山镇长路村村庄整治建设。建设地点:长路村清家塘组。建设内容:卫生厕所、垃圾清理、篱笆围墙、修水沟。投资概算:15万元。责任人:刘足华。或许,这就是实干,一点也不来虚的。

沿着清家塘组的水泥路往前走,一片果蔬基地生机勃勃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这就是拿山镇产业扶贫闻名全市的“五三二”生产模式。一垄垄的土地,一个个的大棚,一条条的水沟,一口口的池塘,农人在这里除草、洒水、起垄、盖膜,如装扮自家出嫁的女儿一样细致、用心。

一场雨下来,我们纷纷躲避。刘足华望着这顷刻朦胧一片的雨,欣喜地说道:“这是一场及时雨啊,晴了那么多天,土一松,那些白果山梨该下肥了!”

刘足华说:“打算在这里建一座采摘园,再铺上一条自行车赛道,从这里伸过去,至山脚那边转回来,形成集旅游、观光、采摘、健身为一体的场所。到那时啊,红、蓝、黄卡贫困户们的入股分红就更多啦!”

雨过,太阳钻出云层,威力更强,很刺眼。

中午了!刘足华不禁翻来覆去地摩擦着他的肚子。我问:“你怎么啦?”

刘足华不着声。

我默然。人是铁,饭是刚。我想,胃疼多半是由于长期的饮食不规律而造成的。那么,他该去医院了。

“没事。”刘足华坦然地说,“等一下吃饱了就不疼啦!”

走上车,我看到刘足华的脸真的是又黑又瘦,就心疼地告诉他保重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刘足华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我都六十四了,生老病死,由它去吧!”

在经过村民安置区的时候,刘足华把车速放慢了,望着那些鳞次栉比的房屋,他朝窗外指了指,说:“瞧,那些高高矮矮的房屋,‘两危管控’我又挨批评了!总是顶着这么多的压力,老百姓的工作不好做啊!每天回到家,老伴骂我,说我的脸只剩下三指宽了,图什么呢?”

夜已深,会议室的灯光不知什么时候熄了。今夜有些闷热,我把窗户打开,镇政府大院的那两口水塘里的蛙鸣依然此起彼伏。五月,还有蛙鸣,很难得了。灯光射在树上,枝叶流光溢彩。

我喝了几口茶,拿起镇扶贫办张主任送过来的资料,一行行字体宛如滚烫的汗水,我似乎也体验到了他们那种艰辛与拼搏的历程。

2016年拿山镇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上面写道:拿山镇紧邻新城区,全镇国土总面积为68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80个村民小组,73个自然村,总人口14226人,其中农业人口13616人。按照全山要求,以“12345”方式精准识别出贫困户364户1256人(红卡户154户504人,蓝卡户93户311人,黄卡户117户441人),分别占全镇农村总户数、总人口数的10.3%和9.2%。“十三五”贫困村3个,分别是长路村、茶坪村、胜利村。两年来,全镇154户红卡户全部加入金融产业扶贫,贫困户144户加入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目前贫困户共脱贫317户1134人,未脱贫贫困户47户12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896%,圆满完成市里下达的脱贫任务,为实现全面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数据均以信念、智慧、汗水铺成。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个民族的兴旺,一个产业的崛起,都离不开正确的领导,与那些奋战在第一线上默默奉献的人们!

我入睡的时候,啄木鸟依然在那棵百年水杉上啄木,“笃,笃笃,笃笃笃笃……”

责任编辑:邹洋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