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造“脱贫景点”之风当刹
近期在个别地方脱贫考核中发现,70多岁的孤寡贫苦老人家中竟摆上了跑步机。如此一幅脱贫奔小康的画面,令人哭笑不得。这与多年前植树造林考核中出现的“山体喷绿......

中国吉安网讯(刘雅鸣、宋晓东)近期在个别地方脱贫考核中发现,70多岁的孤寡贫苦老人家中竟摆上了跑步机。如此一幅脱贫奔小康的画面,令人哭笑不得。这与多年前植树造林考核中出现的“山体喷绿漆”“小学生披塑料袋装羊”何其相似!由此可见,打造“脱贫景点”的歪风并未消停,当刹。

个别地方为何热衷打造“脱贫景点”?因为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面前,个别党员干部作风虚浮、政绩观扭曲和能力不足的问题暴露无遗。脱贫工作任务艰巨,贫困户致贫原因复杂,扶贫脱贫方法更不能简单“一刀切”。只有找准病灶才能去病根;只有沉下心、慢工出细活才能带领百姓真脱贫。这对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工作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然而在这块试金石面前,个别党员干部退缩了。因此,打造“脱贫景点”成了他们投机取巧的好办法。对他们而言,一旦蒙混过关,不仅能遮盖工作“盲点”,还有望用表面的光鲜亮丽换取政绩,何乐而不为?

个别地方为何有胆子打造“脱贫景点”?这不由得令人深思。在脱贫督察考核中,是否有“到此一游”“走马观花”式的不深入做法?在责任追究上,是否有利剑高举、轻轻放下的倾向?督察考核中只有多一分较真,才能挤一分水分,才能让干部时刻绷紧“责任”这根弦,杜绝弄虚作假,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考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容不得耍心眼,也来不得小聪明。要啃掉贫困这块硬骨头,广大党员干部须立下“愚公志”,用上“笨功夫”,精准扶贫,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真正改变贫困群众生活。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