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山:净居禅宗 佛教圣地
吉安有一处地方,被历代高僧名士赞誉为“山青、水青、气青”,说的便是青原山。青原山青山常绿、碧水长流,山不高而峰秀、潭不深而水清。这里是一方被禅化了的圣......

□余曦

吉安有一处地方,被历代高僧名士赞誉为“山青、水青、气青”,说的便是青原山。青原山青山常绿、碧水长流,山不高而峰秀、潭不深而水清。这里是一方被禅化了的圣土,这里是一座被文化了的名山,这里是一脉被净化了的山水,这里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青”“净”之地!

青原山色,翠幽秀奇

走进青原山,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石桥。据说人们走过此桥就与佛结缘了,此后万事大吉、百业昌盛,故称其为“万善桥”。在石桥的南端,是一座嵌有文天祥所书“青原山”匾额的红亭,这是第一道山门。从红亭前行600多米,便到了第二道山门,上面刻有施闰章题写的“圣域”二字,可惜的是此门在“文革”中被毁。接着再前行约500米,来到第三道山门,山门上是颜真卿所书的“祖关”。山门的左边是待月桥,右边则是迎风桥。万善桥、待月桥、迎风桥是横跨在青原溪上的三座名桥,桥下溪水清澈见底,水里鱼虾追逐嬉戏。

青原山上古木蓊郁,奇葩芬芳,碧泉翠峰,各具情趣。古人曾用“青原之山高入云,螺江之水无纤尘”的诗句描绘青原山的山水。汉代张道陵(张天师)封天下365座名山,青原山便是其中之一。“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也赞誉青原山是“山川第一江西景”。青原山的风光,用“翠”“幽”“秀”“奇”四字概括,再合适不过了。

净居禅宗,佛教圣地

青原山除了秀丽的山川外,还有那闻名遐迩的净居寺。山脚下的净居寺,依山傍水、古木参天、暮鼓晨钟、香烟袅袅,人们置身其间犹如在梦幻世界。净居寺,始建于公元705年,初名“安隐寺”,后宋徽宗赐名“净居寺”。公元714年行思禅师受六祖慧能的委托,从广东韶关曹溪山南华寺来到青原山,开辟佛教道场,扩建寺庙,广聚僧徒,弘扬“顿悟”禅法,使青原山法名大振。一时间,青原山香火鼎盛,成为江南佛教圣地和南方佛教禅宗的传播中心。

净居寺最盛时有数千名僧徒,文天祥曾写下诗句:“活火参禅笋,清泉透佛茶,夜影灯前客,江西七祖家”来描述其空前盛况。净居寺在我国佛教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世界佛学史有深远影响。

阳明书院,西江杏坛

青原山不仅是一座佛教名山,也是一座文化名山,有“儒佛辐辏,荆杏交参”之誉。自唐朝至今,历代名人来青原山游览名胜、探奇访古、讲学授徒、读书励志者不计其数,其中不乏名臣大儒。如颜真卿、黄庭坚、杨万里、文天祥、王阳明等,都在此留下了珍贵的墨宝,以及脍炙人口的诗文。

阳明书院,亦称“九邑会馆”和“青原会馆”,它坐落在青原山的净居寺内,是吉州最早的书院之一,迄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明正德五年,王守仁在阳明书院开坛讲学。此后,王守仁每年春、秋两季在青原山讲会,倡良知之学,八方学者云集于此,这里成为当时全国讲会的中心之一,因此也被誉为“东南邹鲁、西江杏坛”。

青原山,既有丰厚的人文历史,又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凡是到吉安来游玩的人,均乐于去青原山走一遭,这里独特的清静,让一切都变得美好。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