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旗高扬在脱贫攻坚前沿——看井冈山市如何做好“党建+脱贫攻坚”文章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天下第一山。红色的历史,为井冈山种下了红色的基因,也赋予了井冈山脱贫攻坚特殊的历史意义。

13

村庄整治扶贫---茅坪乡山地人家

14

游客在拿山乡江边村合作社体验摘草莓

15

茅坪乡神山村农民入股茶叶合作社签约仪式

16

井冈山市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结对帮扶 

□首席记者蒋阿平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天下第一山。红色的历史,为井冈山种下了红色的基因,也赋予了井冈山脱贫攻坚特殊的历史意义。

扫除这片红土地迈向小康路上的“拦路虎”,是革命先辈未尽的夙愿,是贫困群众的共同期盼,更是新时代赋予党建工作的新课题。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井冈山,提出了“井冈山要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的重要指示。

深情而殷切的嘱托,化作强大的精神鼓舞与动力。始终坚持“决不为脱贫而脱贫,更不搞数字脱贫”的要求,井冈山市树立“党建+”理念,以“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为统领,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引线,始终把党的力量挺立在脱贫攻坚的最前沿,全面推进“党建+脱贫攻坚”,把党建与精准脱贫拧成“一股绳”,在同心谋划、同向部署、同步考核中实现党建与脱贫攻坚互促共进,为井冈山早日实现脱贫摘帽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个党组织一面旗———脱贫攻坚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引领作用发挥到哪里,让“火车头”带动脱贫火车走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一线指挥部”。能不能啃下贫困这块“硬骨头”,关键就看这个“指挥部”行不行。

遵循“产业为根,立志为本,不让一个老区群众掉队”“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等脱贫理念,井冈山市坚持做到脱贫攻坚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就发挥到哪里,让“火车头”带动脱贫火车快速走。

一手引人才,让班子强起来;一手理思路,让党组织“动”起来。井冈山市开展了“党员干部进村户、精准扶贫大会战”,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总指挥的“指挥部”,涵盖包括党建工作小组在内的10个工作组。选派了112名科级干部到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109名科级后备干部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兼主任助理”,从致富能手、“田秀才”“土专家”中选优配强班子。注重把党组织建在扶贫产业链、移民安置区、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中,采取“支部+企业+基地+贫困户”“支部+移民安置点”等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如厦坪镇厦坪村现任的支部书记张光华,原本就是竹荪种植大户,担任村书记后立即把村里贫困户全部集聚起来,采用“支部+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发展菌类种植,仅当年就增收32万元,每个贫困户都从中受益,村集体经济也进一步壮大。目前,全市306个专业合作社及产业协会、43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

一手抓组织建设,搅活“一池春水”,一手抓组织“牵手”,催生“春的效应”。井冈山市把推进“一强化、三规范、一监督”的“131”治理模式作为试点,推动党组织与新时代新要求深度融合,解决好各种组织“带不好头”“发不出声”“服不好务”等问题,补齐工作“短板”,增强发展能力,推进脱贫攻坚,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更多贫困群众受益。同时,大力开展“牵手”活动,促进借力整合,催生“春的效应”:“强手”牵“弱手”,借力打力强化脱贫攻坚推动力,采取“1+1”“N+1”等方式,开展“双联系双服务”“百个支部共建”活动,组织机关党组织与112个村(场)党组织结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向基层提供规划制定、资金协调、技术指导等“保姆式”服务,帮助村(场)党组织自我发展提升,进一步强化脱贫攻坚推动力;“先走”牵“后走”,借力生力强化贫困群众自我决断力,开展“百名支部书记引领”活动,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1次,调整8名支部书记,确保每名支部书记都掌握1门以上的种养技术,带动2800多户缺乏技术的贫困户共同发展产业,建立每户一块茶园、一片竹林、一个果园、一人务工的“四个一”发展模式,让“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同时,大力开展“党员活动日”“千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万个微心愿认领”等活动,满足一个生产生活小心愿,点燃一个脱贫攻坚大希望,实现小服务大帮忙,据统计,已点亮群众微心愿6200余个,发放各类慰问金80余万元,有效增强了贫困群众与贫困自我作决断的决心与力量。

一名党员一盏灯———脱贫项目实施到哪里,党徽光芒闪耀在哪里,让“一盏灯”照亮一群人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是党的战斗力的基础,在脱贫攻坚中理应想在先、走在前,切实发挥先锋带头作用。

针对农村脱贫最普遍的“缺人才”问题,井冈山解放思想,开拓思维,着力把乡土人才中的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乡土人才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的乡土人才培养成村干部,深入挖掘优秀农村党员服务基层、发挥作用、创先争优的潜能,让群众身边人带动群众齐心攻坚脱贫。

产业发展走在先,党徽光芒在产业“造血”中闪耀。从提升农村党员素质着手,集中科协、就业、农业等部门资源优势,对党员分期分批开展冬训、春训,加大对农村党员的培训力度,让党员掌握政策和一技之长,全年共培训农村党员147期共4000余人次,并制定“百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开展“百场专题培训下基层”活动,培训农户2000余人次,重点培养了涉及“果竹茶”产业的100名农村实用人才,通过党员引领,做到每个乡都有一个主导产业,每个村都有产业扶贫基地,大大提高了脱贫带富能力。同时,注重从产业带头人、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复退军人中发展党员,以党员“先走”带动贫困户“一起走”,播撒了一大批产业脱贫的“好种子”。从充实农村人才队伍着手,集中引进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农村急需人才77名,建立乡土人才库,组建文化服务团、技术指导团、信息服务团等下乡开展现场答疑、实地指导等活动。目前,吸引27名成功人士返乡兴办产业,引进16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人才工作站6个,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智力支撑。黄坳乡洪石村党支部书记黄小华学习技术后,带头成立井然竹荪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20余亩,吸纳45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并通过建立电商平台线上开展扶贫活动,帮助100多名贫困户人均增收1500余元。

吃苦奉献抢在前,党员干部在攻坚战场上比拼。无论是拆除危旧土坯房、建设美丽乡村,还是消灭撂荒地、扶贫产业发展,党员始终抢在前面。特别是2016年,全市围绕“在全省率先脱贫”目标,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纷纷放弃休息,“5+2”“白+黑”常态化,有的干部连续2个月没有休息,有的干部小孩出生、父母生病都无法前去照顾,但大家没有一个临阵退缩,人人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为广大贫困群众创造了脱贫的良好条件和坚实基础。

“党员带头做,群众跟着做”。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贫困群众与贫困作斗争的信心与决心进一步增强,参与产业从“要我富”变成“我要富”,拆除土坯房从“不愿拆”到“带头拆”,参与村庄管理从“不愿管”变成了“热心管”。下七乡下七村蓝卡户谢姬招,是名党员,在脱贫攻坚中主动到永丰佐龙乡富裕村学习蔬菜种植技术,现已建立9个蔬菜大棚。在神山村,村民罗林辉的“明码标价,货真价实,价格合理,干净整洁”“店约”,已经成了村规民约。村民对村庄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村里成立了村民理事会、监督委员会,对村里的卫生、环境等公共事务进行自我管理,开展了“文明神山在行动”等文明创评。

一套制度一导向———脱贫攻坚瓶颈在哪里,组织保障就落细在哪里,让“指挥棒”引领“加速度”

井冈山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如何才能有效突破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瓶颈,发挥出攻坚力量的最大效应?

诸多事实表明:好的机制,往往能事半功倍。攻坚挑战越艰难,越需要制定一套好的制度。从实际情况出发,井冈山“对症下药”,落实落细组织保障,树立在脱贫攻坚战场建功立业的良好导向。

将党建责任与脱贫目标相融合,让“干与不干不一样”。在年初与18个乡镇党委书记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内容,靠实了党建扶贫工作责任。按照“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扶贫抓硬件,党建抓软件”的思路,实施红卡、蓝卡、黄卡“三张卡”精准识别、建立“321”精准对接帮扶机制(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帮扶3户贫困户、科技干部帮扶2户贫困户、一般党员干部帮扶1户贫困户),把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与扶贫开发有机融合。

党建考核与落实脱贫项目相融合,让“干好与干坏不一样”。建立一季一调度、半年一小结、一年一考核制度,把扶贫工作考核权重提高到60%,实行重点管理、分类考评,对扶贫工作落实不力的实行通报、约谈和问责,对扶贫成效明显的落实激励帮扶措施,对边远乡镇干部、“第一书记”发放生活补贴,按20%的比例在乡镇、部门和个人中设立扶贫攻坚专项奖,把脱贫攻坚作为培养、发现干部的重要平台,充分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激情与热情,凝聚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2015年以来,已有9名“第一书记”和23名副书记兼主任助理得到了提拔重用,16名在脱贫攻坚中表现突出的村书记(主任)、大学生村官和乡镇事业干部被提拔为乡镇班子成员。

党建统筹与筹措脱贫资金相融合,让“乏力与给力不一样”。建立党建统筹协调机制,积极调动驻山单位、民营企业、社会爱心人士等参与定点帮扶工作,全山3000余名党员干部,组建25个扶贫团和126支驻村扶贫工作队,与贫困户无缝对接,形成市、乡、村、户四级联动的脱贫攻坚大格局。整合“三联”单位、省级定点帮扶部门及华润集团等社会力量,不断扩大帮扶成果,仅“三联”活动就解决帮扶资金6000余万元。同时,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筹集为辅的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加大对扶贫项目落地资金的监管。2015年全市精准扶贫保障资金达2.8亿元,落实“三经费一场所”等基层党建经费1009万元。2016年投入基层党建经费增加至1338万元,整合4.57亿元资金用于脱贫攻坚,激活了脱贫攻坚的动力,截至2016年年底,井冈山市贫困发生率降至1.6%,成为全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让党旗高扬在脱贫攻坚前沿,井冈山已迈出不一般的脱贫奔小康步伐。“率先脱贫‘摘帽’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让井冈山老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个更加洪亮的声音,引领我们朝着更高更远的道路阔步前行!

(注:图片由井冈山市委宣传部提供)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