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从绿色脱贫到绿色崛起
绿色发展、精准扶贫如何相互助力?地处罗霄山脉集中连片特困带的永新县交出了答卷———以“四个围绕”凝心聚力,将绿色和扶贫相互契合,用绿色发展推动精准扶贫......

11

永新县现代科技示范园一角。周智玮摄

12

永新县设施农业在中蔬菜基地。贺锦萍摄

13

结对帮扶干部与贫困户共同种下"致富树"。肖书华摄 

肖忠华、龙艳红

绿色发展、精准扶贫如何相互助力?地处罗霄山脉集中连片特困带的永新县交出了答卷———以“四个围绕”凝心聚力,将绿色和扶贫相互契合,用绿色发展推动精准扶贫,以脱贫致富实现绿色崛起,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生态改善、农民增收的绿色脱贫之路。

2015-2016年,脱贫攻坚呈现出“一减一增”的良好态势:两年共减贫8473户34594人,贫困人口降至目前的3371户10041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951元增加到8460元,增长21.7%。

战鼓再擂 “四个围绕”聚合力

永新县辖25个乡镇场、238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其中农村人口42.3万。从2015年起,该县用三年时间决战脱贫攻坚,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到2017年底,全县10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贫困人口发生率控制在1.8%以下,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全面脱贫,无劳动能力的全面保障,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永新这样一个地势偏、基础薄的县,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这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该县县委书记肖兵信心满满:县委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到各项工作围绕脱贫攻坚转、党员干部围绕贫困群众转、扶贫举施围绕产业发展转、工作机制围绕巩固成效转,以决战决胜的姿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硬仗!简单明了的“四个围绕”,道出了全县干部群众的决心,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号角。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该县把脱贫攻坚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县强攻精准扶贫领导小组,设立县、乡、村三级精准扶贫作战室,按照县领导结对3户、科级干部结对2户、一般干部结对1户的标准,组织开展“321”结对帮扶,推进238个行政村“第一书记”全覆盖,特别是创新党建扶贫县、乡、村三级微信平台,作为精准扶贫的调度室,第一时间反映工作进展情况,第一时间交流工作经验做法,确保精确部署、精准推进。目前,全县各基层共建立微信群1000余个,各种工作群124个,涉及党员1.1万名、入党积极分子和群众3万余名,其中,龙门镇黄岗村党支部书记陈义香通过微信群“直播”新农村建设,让大家看到了基层干部的辛苦,家乡面貌的变化,得到了在外流动党员和在家村民积极响应,筹措新农村建设资金20多万元。

据悉,2016年全县整合扶贫资金达5.05亿元。

扬优成势 绿色产业助民富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如何找到产业扶贫的着力点?永新的思路非常清晰: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因势利导,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原动力,切实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

该县利用山丘、田地的有效空间,按照“高山植楠、缓坡栽柚、田间种菜、河滩育桑”的空间布局,以实施绿色品牌战略为抓手,主攻现代农业“四个千万工程”等富民产业,即千垅万亩绿色蔬菜工程、千丝万缕种桑养蚕富民工程、千秋万代珍稀楠木生态工程、千村万户井冈山蜜柚老乡工程。他们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和设施农业基地为平台,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组建产业合作社,改“单打独斗”为“抱团作战”经营模式,探索“反租倒包”“反租带包”“股权分红”等形式,通过“示范园+公司+产业合作社+农户”,统一育种供苗、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农户,成为推动农民致富强引擎。同时政府对贫困户采取免费提供幼苗肥料、出资租赁大棚的“零成本”种植,尽全力将贫困户纳入产业链中。

由浙江台州客商创办的永新县设施农业在中蔬菜基地就是新模式实施的成功案例之一。为了带动贫困户致富,在中乡政府利用基地的大棚资源,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办法,“反租倒包”给贫困户种植,统一育种供苗、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带领农户学技术、带领群众奔小康,引导农户发展以甜瓜为主要品种的绿色蔬菜。“唉,原先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呀!”接受采访时,53岁的在中乡在中村谭西组贫困户史小六感叹道。

史小六家里五口人,作为家里顶梁柱的史小六,2003年被查出患有腰椎盘突出,压迫右腿神经导致行动不便,2008年被浙江第二人民医院医生下达最后通牒:不能再做弯腰驼背的工作,否则将终身瘫痪。如今,大女儿在广西大学念大四,两个双胞胎小女儿在县永安中学读初一,家里只剩下45岁的老婆一个劳动力,而女儿的生活费、学费,自己的医疗费,等等,家里一直是入不敷出的状态。今年在乡政府的帮助下,史小六家“反租倒包”了基地的两个大棚种植西瓜。“现在好了,感谢政府关心,不但出3500元为我们租赁大棚,还花1500元给我们购买肥料种子,只要我们出点劳力、花点心思,一年就能进账1.2万元左右!”对于政府的帮助,史小六满心感激。“零成本”“无风险”的种植模式,大大地带动了贫困户种植绿色蔬菜的积极性。目前,在中乡已建成大棚863座、面积1200亩,带动本地45户农户跟种50余亩,亩均年产甜瓜7000斤、纯收入1万元以上。

针对绿色产业缺乏资金的难题,该县创新推行“财政惠农信贷通”担保贷款,由政府贴息,按1:8比例放大贷款规模,帮助贫困户解决发展产业资金短缺问题,目前,已发放产业贷款1.97亿元,惠及农户688户;同时,选择23个贫困村产业合作社开展贷款试点,为每户发放产业贷款1至5万元,共安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98万元,解决试点贫困户无钱发展产业问题。

目前,“四个千万工程”已突破25.6万亩,带动2.2万农户增收致富,4000多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

畅通销路 电子商务来帮忙

绿色产业发展了,农产品怎样卖出好价钱?该县通过电商来帮忙。他们选择有主导产业、有产业基地、有特色农产品的贫困村,利用捷壹商务、“农村e邮”等电商平台,创建“电商+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扩宽销路渠道,提高农产品收益。

该县象形乡黎江村的江西贝加尔河生态农业基地,规模从100亩开发到500亩,有100亩翠冠梨、300亩井冈蜜柚、100亩油茶及花卉苗木、1000多只贵妃土鸡等农副产品。基地创办人贺建平、危云云夫妇通过电商销售,每盒两个精装的优质蜜柚卖到30元,为传统销售价的3倍。去年销售旺季,贝加尔河基地月电销订单1.3万件,销售额42万元。

贺建平说,基地聘请了12个长期工、35个临时工,大部分是贫困户,还让5户贫困户加入基地合作社,与17户贫困户签订了种养合作协议。

该县分管农业的县委常委郭栌说,发展电商,让农产品和珍稀特产从田间种植、到合作社加工包装、到跨地网上销售、到城市餐桌、到海外市场,搭上“高速公路”,山区农民可在多个环节中寻求脱贫致富途径。

三湾乡立足本地物产丰富,推行“农村e邮”电商脱贫工程。在线上,主要依托中国邮政邮乐网、邮掌柜、“寻味家乡”、淘宝等电商平台,上线销售特色酱制品、笋干、红菇、木耳等优质农产品达30余种。在线下,主要依托目前已建成的1个县级运营中心,14个农村电商服务中心(站)、邮乐站点、农村电商快递综合服务中心为主的实体平台,全面构建农村电商平台服务体系。2016年,三湾站点销售额达25.2万余元,帮助100多名贫困户人均增收达600余元,全年人均增收1200元。

郭栌说,今年全县投入近500万元财政资金,建设电商服务站、铺设宽带及移动网络、培育电商脱贫产业、建立物流配送体系、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系统等配套项目,并设立600万元的担保基金,支持电商信贷,同时奖补优秀电商,以加快电商产业发展步伐。

目前,永新10万余农民已经品尝到绿色富民产业的甜头,正铆足了劲奔富路。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