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治将恐深》周刊追踪 打击垃圾广告要联手出击
工作人员说,打击小广告需要各部门联合执法,在保持垃圾广告治理高压态势的同时,创新治理方法,通过增加统一规范的便民信息栏、建设便民服务信息网等疏导渠道,......

□本报记者刘丽萍

本报于2017年3月1日刊登了《不治将恐深》一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报道了创文明城刚刚整治好的洁白的楼道墙面、外墙立面又被垃圾广告侵袭,如果不及时制止这种行为,创卫生城、文明城的成果难以巩固。为何垃圾广告屡禁不止?吉州区城管采取了哪些措施治理垃圾广告?

吉州区城管的工作人员表示,乱涂写、乱张贴的小广告是影响城市容貌的一大“顽疾”,不仅干扰了市民正常的生活,更严重影响了市容和城市形象。依据“源头打击、现场抓堵、涂刷掩盖”的整治办法,城管部门依责落实工作任务,各城管大队、街道办、社区配备了刷子、手套、乳胶漆等工具对本辖区内的小广告进行清理,但是小广告依然屡禁不止。

“打击小广告依靠一方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工作人员说,打击小广告需要各部门联合执法,在保持垃圾广告治理高压态势的同时,创新治理方法,通过增加统一规范的便民信息栏、建设便民服务信息网等疏导渠道,逐步减少小广告,进一步深化常态长效管理。

如何从根源治理小广告,市民对此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小广告如牛皮癣一样,贴在楼道上,着实难看。”家住万家阳明花园的王女士认为,城管、公安、通信、街道等部门要联合执法,让广告上的电话号码失效,或通过广告上的联系方式顺藤摸瓜,端窝打点,不断加强源头治理。

“管道疏通等小广告也有需要的时候,但一定要进行规范,不能影响市容市貌。”家住市中心城区宜家公园的杨女士称,清理墙面上的垃圾广告大都是用涂料覆盖,就会出现“清除了牛皮癣又增加了白癜风”的现象,希望相关部门能从源头治疗小广告,不再“死灰复燃”。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