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下的智慧防汛
足不出户,能监测到水雨情?关键时刻,信息能传达到个人?答案,已在青原区找到。近年来,青原区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大数据库,打造智慧防汛,构建了多层级、......

刘茂林、本报记者肖莉华

足不出户,能监测到水雨情?关键时刻,信息能传达到个人?答案,已在青原区找到。近年来,青原区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大数据库,打造智慧防汛,构建了多层级、网络化、全覆盖的防御体系,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大数据护航防汛

新建成的青原区防汛会商室里,充满了现代科技气息:偌大的电子显示屏占据了一面墙,机房里密密麻麻地排满了数据线,嗡嗡的机鸣声如同一曲交响曲。区防办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各系统的情况:

——防汛抗旱远程会商视频系统。一头连着基层乡镇,一头连着上级机关,可直达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上级精神、工作部署、会商结果、气象信息传达,一插到底。遇到疑难杂症,国家、省、市、区、镇五级专家同步会商,直接“秒杀”。

——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全区安装了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主机38套、无线广播300多个,覆盖所有山村。利用系统监测数据,防汛人员可对灾情趋势作出精准判断,一旦有情况,只需把工作要求、预警信息编辑成手机短信,同步转化为语音信息,由无线广播发布预警,方圆几里的群众都能听到。

——水雨情自动监测查询系统。160多个水雨情监测站点,覆盖全区乡村、景区、水库、堤防等重点领域,实时监测水雨情。从监测大屏上看到,数据每5分钟更新一次,“当降雨量达到一定值后,就显为红色,提醒观察者注意。”

一条条信息的汇聚,一个个系统的建立,形成强大的防汛数据库,实现传统防汛向“指尖上”防汛的转变,极大提高了防汛效率,掌握了防汛主动权,让群众跑在洪水的前面。

新科技护佑生命

青原区防汛环境复杂,既有山区、社区、景区、园区等人口密集区,也有水库、山塘、堤防、水电站等防洪工程,还有铁路、高速、火电等基础设施,任何一场洪涝灾害,都会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如何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记者一线探访发现,一款款“神器”运用到防汛工作上,实现网络化、全覆盖,消除了防汛盲区死角。

巡查“神器”。这是一款多功能防汛专用手机,除了正常通讯功能之外,还有山洪灾害、气象信息、水情信息、雨情信息等查询功能。记者了解到,打开手机就能看到江河、水库的水位雨量等实时情况。巡查过程中,遇到异常情况,巡查员将拍摄图片上传至上级防汛部门,为及时处置险情赢得宝贵时间。

救援“神器”。这是一款体现乡邻互帮互助的“神器”。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居多的实际,2015年以来,青原区与移动公司联合创建“十户联防”平台,将10~20个左右乡邻组成一个联防群,群中用户遇到紧急情况,拨打“995”报警,附近群员就会赶来救援,实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有形的工程,无形的网络,在青原区筑起了一条坚不可摧的“水上长城”,挡住了“洪魔”前进的脚步,寸步不前。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