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干建文化小康垒精神高地
为让更多人均等沐浴文化的“阳光雨露”,该县积极推广“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打通“最后一公里......

原标题:多元化投入 均等化服务 品牌化推动 向善化引导  新干建文化小康垒精神高地

新干讯(刘奇伟、李福孙)3月11日,新干县中山社区“百善孝为先”文化宣传活动在金川广场举行。演员演绎小品宣传孝道,书法爱好者现场挥毫“孝”文化,一个个精彩节目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大家连声称赞这样的广场文化活动接地气、饱含正能量。近年来,享誉全国文化先进县的新干县着力构建人人享有、人人参与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多元化投入、均等化服务、品牌化推动、向善化引导,树起文化小康“江西样板”,在全县各地引领了新风尚,垒起了精神高地。

文化设施要投入,资金哪里来?新干县以点带面,通过财政扶、部门帮、社会助、群众筹等方式,实现文化投入多元化,有效破解了资金难题。近3年,该县财政投入3亿元用于文化设施建设,在城南新区黄金地段高标准建成了总面积达1.7万平方米的县文化“三馆两台”大楼及配套设施;设立了文化建设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给予奖补。同时,成立了有20多个部门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整合脱贫攻坚、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方面资金、设施,合力共建农村文化和城镇文化。该县还引入市场机制,部门、社会、群众等各界投资用于文化活动和设施建设的资金达到1.2亿元,67家企业和民间组织参与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投入的多元化,确保了具有“新干特色”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标准的实施,该县文化硬件设施步入省市一流行列,广大群众真正过上了娱乐有设施、活动有场所、学习有课堂、休闲有去处的健康文明新生活。

文化资源要共享,经络怎么通?为让更多人均等沐浴文化的“阳光雨露”,该县积极推广“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打通“最后一公里”。全县各行政村基本达到“十有”标准:有100平方米以上的活动室和一名兼职文化管理员,有藏书2000册以上的“农家书屋”,有2台以上电脑的电子阅览室,有农村文化信息电视网络平台,有“道德讲堂”,有6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广场和文艺舞台,有调频广播系统和卫视电视网络,有户外健身设施和篮球场,有文化宣传栏和“好人榜”,有农民演出队和音响设备。该县投入资金近100万元创建智慧新干文化信息电视平台,将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与整合,通过有线电视网进入千家万户,走出了一条“网络覆盖、电视开频、家家拥有、人人共享”的文化便民服务新路,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同时,该县还积极探索图书馆总分馆制,推动由单一阵地服务向“阵地+流动+数字化”服务转变,服务方式从“单一供给”向“多元供给”“交互供给”转变,实施县乡图书“通借通还”,建立了以县图书馆为总馆、21个乡镇(社区)图书室为分馆、180个村农家书屋为服务点的总分馆运行网络,实行图书统一配置、编目、借阅,城乡图书资源得到共享;县级数字图书馆的借阅机和报刊阅览机,让读者用手机一扫就能将图书馆“装”回家。秉承“你点单,我服务”的宗旨,该县采用“超市化”供应、“菜单式”服务、“订单式”配送的方式,通过现场点、网上点、电话点,为广大群众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快递”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电影公司和县图书馆的上门服务;文化志愿者协会下设的歌友、舞蹈、摄影、剪纸、太极拳等10个俱乐部经常在双休和节假日走社区、下农村,为广大群众送去文化大餐。该县也由此获得“全国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示范项目”“江西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等荣誉。

文化活动要品牌,内容怎么推?该县在专业团体带动、业余团体搅动、媒体强势推动下,文化活动走上了品牌化之路。每年,该县文化馆开展艺术培训指导达600多人次,培养各类业余文艺骨干900多人和一大批文化爱好者;2016年荣获“全国优秀戏曲院团”的新干采茶剧团坚持将舞台搭在农村,将老百姓身边的好人好事、先进典型进行艺术创作,搬上舞台演绎,每年坚持送戏下乡200场以上,用先进的文化滋养农村文化土壤。在专业剧团的示范带动下,该县13个乡镇全部组建了自己的业余剧团,七琴镇的业余剧团和南边村农民剧团不但将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编排成节目,还自编自演古装小戏常年在周边乡镇村演出,形成了“魅力剧团·文化七琴”品牌。同时,该县借助媒体力量为文化活动宣传造势,掀起了全民参与公共文化的热潮,在县城形成了“美丽乡村·舞动新干”“欢乐新干大舞台”“新干好声音”“书香新干”等一系列有特色、有品位、有影响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农村文化活动更是此起彼伏,大洋洲镇的“中秋月·夏塘情”诗歌晚会、城上乡的“桃花节”、潭丘乡“春晚”、溧江镇的“金花节”、沂江乡的草莓节、荷浦乡的“杨梅节”等一大批乡土文化品牌精彩绽放。

文化引领要向善,高地怎么筑?在新干县桃溪乡板埠村小溪畔,有座始建于明代的水阁凉亭,古色古香。放学后,村里的学生结伴在这里翻阅图书上网查资料,凉亭外广场上,村里舞蹈队每天晨昏时分翩翩起舞……“以前,村民过年时在此烧香祈福,现在改为文化服务中心后,每天都有人来看书读报。”村主任杨国儿说道。近年来,该县将一些农村闲置的老祠堂、老礼堂改造成文化大院、文化活动室,变成村民洗礼心灵的“精神高地”。建于明代的潭丘乡中洲村邹氏祠堂,原来是村民举办红白喜事和宗族议事的场所,经过改造,摇身一变成了“中洲村文化服务中心”,被赋予文化道德课堂、法治宣传讲堂、议事评理公堂等功能,村干部在此上党课、祭奠英烈,群众在此看电视上网、开道德讲坛,学生在此看书听革命故事。2016年10月18日,新干麦(斜土)镇隆重举行首届“仁孝麦(斜土)”活动表彰大会,艾丙辉、朱小红、刘会孙等12位孝子、好媳妇、乡贤典型让现场群众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精神激励和灵魂洗礼。这是该县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努力打造百姓身边文化阵地,真正地把文化种子“种”到百姓心坎的一个缩影。该县将“好人文化”种植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组织开展了“十大孝顺好媳妇”“最美人物”“时代楷模”等评选活动,引导人们行善积德,争做道德模范,全县涌现出了李勤如、孙刚、邹刚平等一批“中国好人”,打造出新干阳光义工协会、580先锋志愿服务队等一批“好人文化”建设队伍,不断引领全县文明新风尚。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