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角度看峡江水利枢纽工程
江南人依水而居,富足的赣江水养育了一个个富足的江南城。其中有座城市就是峡江县,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核两控”率先开工建设的省属重点工程峡江水利枢纽工程......

5

峡江水利枢纽全景

6

蒋沙新村

7

泄水闸

□本报记者潘虹莉 文/图

三月的春雨,淅沥又缠绵,落到这赣江大地,滋养一方百姓。

江南人依水而居,富足的赣江水养育了一个个富足的江南城。其中有座城市就是峡江县,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核两控”率先开工建设的省属重点工程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就在峡江。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峡江县境内赣江中游河段,坝址下游距峡江县巴邱镇6公里。该项目总投资99.22亿元,其中枢纽主体工程投资31.28亿元,库区防护、移民安置及征地补偿62.11亿元,是我省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上个月,该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基本落实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要求,落实了相应的环保措施,配套建设了相应的环保设施,经环保验收合格,正式投入运营。

建设与保护并重

作为以防洪、发电、航运为主,兼顾灌溉等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大(一)型水利枢纽工程,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除了枢纽的主体工程,还包括7个库区防护工程和15片抬田工程。如何在工程建设的同时对所涉及的环境进行保护,是整个环节的重中之重。

据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总指挥部总工程师刘祖斌介绍,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他们秉持着“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原则,对工程所涉及的所有水生生态和陆生生态都采取相应的最优措施进行保护。

针对入库水质,他们加强了库周工业和生活废水污染防治的建设,增设了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污水管网;在库底清理方面,他们从卫生清理、建筑物清理和林木清理三方面着手,清理零星树木10.4万棵,对1.07万个墓穴、924个粪池、10个卫生所和9275平方米猪牛栏圈均进行了清理并消毒。

设置了专门的航道和鱼道,满足船只航行的需要,保证鱼类正常回流和库区的鱼卵仔鱼安全下泄。11个渔业增殖池及相应的厂房和孵化设备于2016年11月底建成,至今已完成鱼类增殖放流2082.5万尾。同时,在枫江镇上、下陇洲、水田乡五星村廖里赣江河段、醪桥镇槎滩村赣江河段、金滩镇井头等地种植了水生植物,建设了人工鱼巢和漂浮式人工栖息地,为产粘性卵鱼类提供了良好的产卵条件,提高了鱼苗的成活率。

结合移民安置区的实际情况,安置居民点的生活污水处理调整为收集到化粪池进行处理后用于农灌,不直接排入赣江;在各集中安置点设置了垃圾桶和垃圾收集池,生活垃圾由乡镇或村里组织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及时清运到地方垃圾处理站;组织安置居民点基础设施建设的施工单位定期清运废弃的建筑垃圾,有利用价值的砖瓦灰土由移民分散处理,在不影响周边环境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堆放。

为防止水土流失,对安置地进行表土剥离和开挖,对满足农作物生长和绿化的表层熟土预先就近堆存于移民安置区及造地区,对开挖的渣料堆存于指定渣场。表土剥离的耕植土利用自然生长植物、排水沟等措施防止受雨水冲刷发生水土流失。

从2012年开始,在吉州区曲濑、吉水县燕坊、醪桥、峡江县水边建成4个大树抢救性移植收储基地。据统计,截至2015年,共抢救性移栽大树4333株,移植成活率90%以上。至今,峡江水利枢纽库淹区46米高程以下水淹范围内需要移植的大树(含古树名木)已完成抢救性移植及保护任务。

在水环境的保护上,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砂石骨料加工废水、混凝土拌合系统废水等均经絮凝沉淀后进行回用;施工营地人员生活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周边农田灌溉水系,所有废水均不直接排入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

所及之处受益颇多

据了解,在整个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中,实际建设过程中共移民2.49万人,拆迁房屋128万平方米。至今,所有的移民安置点和房屋建设基本完成,移民已全部搬迁入住。而对于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对周边的影响,该工程所涉及到的村民们,可谓是感触颇深。

峡江县福民乡方家村委张公石村小组杨华根告诉记者,工程建设之前,很多村民都在外打工,村子也常常发洪水,就连进村路都没有修。每次从外边回来,只能把车停到老县城,走路回到家中。工程建设之后,他们村就搬到了现在的位置,离大坝只有1公里,不论是路还是房子都规划的很好,村民们基本都在库区务工,再也不用离家奔波了。

“现在村容村貌好,空气好,而且我们还喝上自来水啦。建这个工程,我们村是最受益的。”杨华根笑道。

肖美根是福民乡口里村村民,他们村还是老村子,没有移至别处。据他回忆,以前村里每年平均都要遭遇5次洪涝,家中常常被水淹。水库建成后,涨水的次数明显减少了很多。偶尔涨一次水,最多只会淹没良田和地势较低的路。这个水利枢纽的建成,确实对水灾的发生有缓解的作用。

在巴邱镇蒋沙新村,村支部书记毛本竹领着记者参观他们的村庄。一排排小楼房,一条条水泥路,勾勒出这个美丽的村庄。临水而居,站在自家阳台上,便能见水见山觅乡愁。回想起曾经的老村庄,他不停地感慨着:“都是党的政策好!”

据毛本竹介绍,没搬家之前,村里年年春天都涨水,路被淹掉,房子也被淹掉,村民们得坐船出行,猪和羊都要牵到地势高的山上去。好不容易等水退了,可是垃圾就来了,整个村子里到处都是。更无奈的是,井水全部都成了黄泥水,村民们喝水都成问题。

惠及百姓利在千秋

靠近大坝,记者清晰地看到河道主流区布置着泄水闸,泄水闸左侧为船闸、右侧为电站厂房,左右两岸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身布置左、右岸灌溉取水口,鱼道布置在电站厂房安装间坝段右侧。

据有关资料显示,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流域面积为6.27万平方公里,占赣江流域面积的77%,是一座以防洪、发电、航运为主,兼有灌溉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坝轴线长845米,水库正常蓄水位为46米,防洪高水位49米,总库容11.87亿立方米,防洪库容6亿立方米,电站安装9台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360兆瓦,船闸设计为1000吨级。

在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总指挥部,刘祖斌告诉记者,自该工程于2009年9月奠基后,2010年7月主体工程开工,2012年8月底实现了大江截流,2013年首台9#机组实现并网发电,2015年末台1#机组实现并网发电。

据统计,自2013年至2016年底,该工程累计已发电量达21亿度,发电效益9亿元。在极端天气,曾调配了2亿立方米的水来保障群众的生活用水。渠化了航道65公里,即使在枯水期,也能保证船只通航。待灌溉工程全面完工后,将为下游32.95万亩良田提供灌溉水源。

“该工程的建成,最重要的是它的防洪功能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它能将南昌市的防洪标准由10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将赣东大堤的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采访最后,刘祖斌如是说。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