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家园】垃圾成宝 村庄变好——新干首家垃圾兑换商店效果好
近日,记者在新干县沂江乡车头村看到一番美丽景象:村庄持续干净整洁,村民们主动拾起地上的垃圾,随时清理各家各户的卫生。

□彭建新、本报记者刘娇

近日,记者在新干县沂江乡车头村看到一番美丽景象:村庄持续干净整洁,村民们主动拾起地上的垃圾,随时清理各家各户的卫生。

“这是村里的‘垃圾兑换商店’开张一个月后呈现的新景象。”沂江乡车头村支部书记帅宗干高兴地告诉记者。在建设美丽乡村中,农村垃圾处理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沂江乡着力打造宜居乡镇,率先探路垃圾治理新模式,在车头村成立了首家“垃圾兑换商店”,有效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记者走进车头村的“垃圾兑换商店”。只见店里整齐摆放着5个绿色垃圾箱,分别标明了“废电池”“塑料袋”“易拉罐”“饮料纸盒”和“玻璃瓶”字样,箱里装着不少回收垃圾。墙上挂着垃圾兑换商品积分兑换商品的标准。村民们陆续来到店里兑换商品。“商店”管理员刘竹秀正忙着接收登记村民送来的废旧物品,同时将肥皂、手套、洗洁精、练习本等生活、学习用品作为兑换品兑给村民。

“垃圾也能换东西,以后垃圾再也不会乱扔了!”沂江乡车头村村民廖金秀说,她用260个易拉罐在村里的“垃圾兑换商店”换到了2瓶洗洁精和1块肥皂,这些东西正是她想要买的。“用垃圾就能换,真是方便又省钱,还能保护环境。何乐不为?”廖金秀高兴地说。

据了解,“垃圾兑换商店”是沂江乡政府响应县里号召,于去年12月在车头村试点设立的,目的正是想引导村民不乱扔垃圾,自觉参与村庄清洁工程建设,维护村庄良好的环境卫生。

“垃圾是个小东西,但治理起来却是一个大问题。”沂江乡人大副主席吴玉梅介绍,为提高村民爱护环境意识,沂江乡把“垃圾兑换”与农村清洁工程相结合,不仅实施垃圾直接兑换,还实行兑换积分制。按制度规定,村民每兑换一次积一分,在每月“最清洁户”卫生评比中就可加分,每半年“商店”还会根据积分情况对村民给予额外奖励。“垃圾兑换商店每年的投入大概在2000多元。投入不大,但能真正解决问题,是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吴玉梅说。

垃圾兑换商店有没有效果,首任“店长”刘竹秀最有发言权。刘竹秀是车头村人,同时也是个残疾人,自从当上垃圾兑换商店的第一任“掌柜”,她认真经营,每天定时到店里为村民服务。虽然生意不大,但商店开张一个月,她的收入就上了100元,加上乡政府的补贴,预计全年的收入可达到3000元以上。“感觉还不错,比原先的收入多了不少。”刘竹秀说。

垃圾兑换商品,兑换还能得积分。随着垃圾新政落地车头村,以前随手乱扔的塑料袋、塑料瓶、废电池等垃圾已经成为村民眼中的“宝贝”。如今,车头村乱扔垃圾的明显少了,主动捡拾垃圾的却多了起来,村里变得干净整洁,村容村貌相较之前焕然一新。

针对车头村试点垃圾兑换商店的现状,新干县委农工部的聂映霞坦言,虽然当前看来效果比较好,但还需要不断完善总结后才在全县推广,希望能通过此举降低农村保洁成本,不断提高村

民环保意识,促进环境维护从“末端清扫”转变为“源头减量”,从“政府包揽”转变为“人人参与”。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