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农民刘绍铜的心愿“人这辈子,要多做点善事”
从几块木条钉的小木桥,到可以通行车辆的大石桥;刘绍铜,这个毫不起眼的农民,用他的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重真情、尚大义“这六个大字。

枧头镇建村新修的桥梁

枧头镇建村新修的桥梁

大年初二,按照习俗,在北京工作的刘官兰前往位于万安县枧头镇建村的娘家。开车走在村头新建不久的石桥上,她忍不住叫丈夫停下,抚摸着栏杆向儿子讲起了自己的父亲和这座桥的故事。

在刘官兰的记忆中,那时连接两岸的只有一座小木桥,长约30米,宽约1米。桥面由5根木条组成,钉在两个八字型的木墩上。清澈的河水从上游的蕉源水库流出,经过小木桥,流往通津河,再汇入赣江。桥的西头有建村、九斗两个行政村,东头是镇政府所在地枧头村。

“那时的小木桥可是村里的一个要道,西头两个村的孩子们上学,村民们赶集、务农、看病、办事几乎都要经过这里,每天少说也有上千人次经过。”刘官兰告诉儿子,上游只要一涨水,小木桥就会被冲毁,村民们得绕道十多里去镇上。也有胆大的,直接涉水而过,这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悲剧。在她的印象中,有七八个村民的生命被河水夺走。

刘官兰的父亲刘绍铜是建村一个普通村民。他每天在小木桥上来来回回地走着,村民们因此桥而出行不便,以及因此桥而发生的悲剧,让他十分痛心。没事的时候,他时常会出现在小桥周围,帮助小孩老人过桥,也时常带着小小的刘官兰,给小木桥加钉子整固。

“这么多年,我走着小木桥慢慢长大,也看着父亲为修桥四处奔波,将村中小木桥的情况拍摄下来制成光盘,向社会求助。如今,父亲的心愿终于了了,他也可以安度晚年了。”刘官兰希望操劳了一辈子的父亲,能安安静静的待在家里,含饴弄孙,可一到家,看到老屋旁堆积的那些个农药瓶及废弃物,就知道自己的愿望落了空。

刘绍铜是个普通农民,要说有什么不同之处,那就是十分热心公益。种田之余,他常不顾日晒雨淋,在田埂、沟渠、小道边,十多年清理了20多万公斤连收破烂的都不肯要的空农药瓶等田间废弃物,村民的环保意识大大增强。

大年初二这天,刘官兰的大姐和小妹都拖家带口,回家看望父母。小弟则陪着媳妇去了同在万安县的丈母娘家。刘绍铜在新建的三层新房前,看着儿孙进进出出,笑得合不拢嘴。他告诉记者,大女儿在吉安工作,二女儿嫁到广东今年有事没回,三女儿在北京工作,最小的女儿在永新教书,儿子则在北京做厨师。孩子们都挺好的,几乎没什么可让他多操心的。

“人这一辈子,就是要多做点善事。看到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和事,我总是忍不住,想去做点什么。”冬日的暖阳下,刘绍铜眼里闪烁的,仍然是乐观、善良、执著和责任。

记者手记

从几块木条钉的小木桥,到可以通行车辆的大石桥;从低矮的土坯房,到三层的小高楼……社会的发展,带给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一日日影响着人们的心灵。有的人愈加追求金钱,有的人更看重名利,浮躁之风让一些人似乎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刘绍铜,这个毫不起眼的农民,用他的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重真情、尚大义“这六个大字。他对家乡故土的那份守望,那份执著,让远出在外的游子,时刻不忘自己的根。家乡,如一条无形的绳牵绕着他们的心,系住了他们的魂。

让真情大义像春风一样吹遍庐陵大地,吹进千家万户,给每一个庐陵儿女带来温暖。

记者周朝霞 文/图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