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遂川傩戏文化——五斗江“斗牛狮”
2017-02-03 10:29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2016年12月30日,传承三百多年的民间传统文化面具舞——傩舞“斗牛狮”,在遂川县五斗江乡明末忠烈郭维经故居生态文化广场表演。时隔16年之后,傩舞“斗牛狮”再次重现人们的视野。

三百多年前,曾氏祖先三兄弟因逃避战乱从广东辗转到遂川县五斗江乡一偏僻山区,即现在的五斗江乡丰禄村下洲,娶妻生子,繁衍生息。

丰禄村下洲曾氏村民自小习武。当年曾光明的父亲曾广凤在草林拜曾凤昌为师,向他学习武术。为精益求精,曾广凤还学习了舞狮。他回到丰禄村后认为舞狮过于简单,并且当地山区人们对狮子并不熟悉,而牛则是老幼皆知。他便将《西游记》中沙和尚、孙悟空智擒牛魔王的故事编成“青牛狮”传授给曾光明和曾光国兄弟。后来,他们把“青牛狮”改为“斗牛狮”。

“斗牛狮”是曾广凤根据《西游记》“大战牛魔王”改编为哑剧形式的面具舞。以形象、生动的面具吸引观众,以诙谐幽默的表演说明故事情节,其动作别具一格,武术与舞蹈浑然一体,既有中华武术之刚,又有传统舞蹈之诙谐、庄重、洒脱、大方。它的主要舞习为“大八字半蹲”。据记载,“斗牛狮”是在“舞狮为戏”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

每年元宵节前后,丰禄乡曾氏以拜年的形式,用箩筐挑着道具,在遂川县、井冈山市、吉安市、南昌市等地演出。傩舞“斗牛狮”要求每位演员都有一定的功夫,每场演出结束时,再表演以拳弄棒、舞刀使棍武术。

一九五六年,遂川县文化部门推荐傩舞“斗牛狮”参加江西省第二届民间艺术观摩汇演,曾光明曾荣获表演奖。

傩舞“斗牛狮”的面具是演艺人员在农闲时,将泥巴制作成模具,用以牛皮纸压制成型,再涂上色彩,其面具形象逼真。十年动乱期间,曾光明冒着危险把面具完整的保存下来。改革开放后,曾光明又协同曾光国、曾庆祥组织本村村民习武练功,并重新排练傩舞“斗牛狮”。一九八四年春节,省“民舞集成”录像组对傩舞“斗牛狮”节目进行了电视录制。

1949年至2001年期间,曾光明和其弟弟曾光国对傩舞“斗牛狮”进行了创新。他们把剧情分为“沙僧寻牛、土地求援、诱牛出洞、沙孙施计、沙僧突围、齐心斗牛、胜利擒牛”等七个情节。沙僧在打击乐配合下以舞蹈动作寻牛出场,尔后沙僧在获得土地神的支援下,把牛魔王从洞中引诱出场。孙悟空施展妙计,协助沙和尚大战牛魔王,他们克服重重困难,齐心协力取得胜利,把牛魔王送回天庭。道具服装也有不断更新,“牛头”由原来的“青牛狮”改为现在“斗牛狮”改一个“斗”子,更加突出了人民团队精神和团结力量的主题,更完善,更形象化更大众化地展现给观众。

如今,曾氏第三代传承人曾光明侄子曾宪洪(沙和尚扮演者)与第四代传承人曾小平(牛魔王扮演者),在遂川县文化馆和五斗江乡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召集曾宪龙等再次组织曾氏家族男女青年学傩舞练功,打破以往传男不传女的旧俗,将地方特色傩戏文化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