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信息应视为个人隐私
来源: 2017-01-25 09:49 我要评论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因此,有必要将贫困学生的贫困信息当作隐私来对待,而应考虑通过学生自行申报和大数据、信息共享等方式综合认定贫困学生。而对于贫困生的个人及家庭信息,则应严......

 

针对近日一些媒体报道的有地方学校评定助学金时让学生当众比穷的情况,教育部1月22日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保护受助学生尊严”。公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情况的内容,不能涉及学生个人及家庭的隐私;评定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时,不能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采用隐性的方式,避免大张旗鼓地发放款式相同、规格统一的资助物品,把困难学生与非困难学生割裂区分开。

——(1月24日《吉安晚报》A6版)

资助贫困学生有助于其顺利完成学业。但如何有效识别贫困学生,则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至少不应让贫困学生自揭伤疤,当众比穷,否则,就可能出现物质上实现扶贫而精神上产生伤害。因此,有必要将贫困学生的贫困信息当作隐私来对待,而应考虑通过学生自行申报和大数据、信息共享等方式综合认定贫困学生。

实践中,已毫无必要再要求贫困生通过宣扬贫困信息这一公开揭露伤疤的方式来争取救助。一是可以要求学生自行申报,让自认为符合条件的学生如实填写相关信息,并辅之以民政部门证明、疾病诊断证明等材料。二是结合大数据和信息共享优势,综合各方面因素对贫困生的准入、退出和惩戒作出判定。如可与金融部门协作配合,定期获取贫困生个人及直系亲属的资金流水和消费清单,实现精准判定。

此外,应做到保密与公开的有机结合。确保资助项目、申请条件、评审过程、资助结果的公开透明,有据可查。让公众清楚地了解到是谁通过何种程序获取了什么样的资助项目。而对于贫困生的个人及家庭信息,则应严格保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即应该让公众明白谁获得了资助,而不该让其窥视获得资助者不愿为他人所知的隐私。

同时,应该严惩失信行为。没了“当众诉苦”,来自身边的监督就会相对较弱,不排除有人隐瞒真相,夸大事实骗取资助项目。因此,一旦发现有骗取资助项目者,不仅应公开其相关信息,而且还应列入征信黑名单,并可限制其取得学历,情节严重者,还应追究其诈骗罪的刑事责任。

简而言之,只有把贫困信息真正地当作隐私来对待,并在公开与保护之间适当平衡,坚决摒弃公开比穷,才是对贫困生的最好尊重,才能既确保贫困生评定过程的公平合理,又避免对受助者带来不必要的精神伤害,让教育公平落到实处。

(史洪举)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