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
社会快速发展,文明持续奋进,世界瞬息万变,物质生活空前富足,然而贫穷、贫困依然存在。

原标题:守望·相助 ——永丰县基层干部扶贫手记

     

永丰县政府办开展党员志愿者扶贫工作 刘小丽 摄      

题记:

社会快速发展,文明持续奋进,世界瞬息万变,物质生活空前富足,然而贫穷、贫困依然存在。国家实施扶贫攻坚政策,千万干部走进乡村,直面中国最弱势的群体,见证并书写着中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历史进程。

扶贫是什么工作

小刘是县委机关里的公务员,他同我说,自己从未到过乡镇工作,对于单位分配到偏远乡镇参加精准扶贫,和许多人年轻干部一样,不以为然。小刘认为扶贫应该是扶贫办的事,各部门各司其职就好,为什么每个单位都要参加,而且还要一对一结对子?自己不懂农业不懂农民,下乡扶贫,岂不是扰民?

想不通归想不通,工作还得做。他多次陪同单位领导下乡,协同乡政府挂村干部、村委班子成员规划村落、上报项目、争取资金、填报表格、整理信息等等。扶贫既然是工作,就应该尽心尽力完成好,仅此而已。

那天下乡,他带着单反相机,跟在村干部后面,心情格外舒畅。乡村空气清新,田园宽广,屋舍错落有致,金黄的稻子散发着阵阵清香,青山绿水间,一派富裕祥和。他一会苹果手机一会单反相机,兴奋地拍着。不远处两棵开着红花的树吸引了他的注意,走近一看,竟然是两树桃花,这反常的秋季,桂花不开桃花开。他不停地拍着,但镜头里,却出现两双清澈纯净黑亮的眼睛!

一对姐弟,十岁和八岁,正是他们要走访的扶贫“对象”。父亲去世,母亲精神分裂后走失,姐弟俩与年迈眼瞎的婆婆生活在一起,等同于孤儿。所幸民风纯朴,两个孩子实际成了村人共同的孩子,走进任何人家,都有饭吃,不至于饿肚子,他们身上穿的也是村人孩子的衣服。

他是家里的独生子,从小衣着光鲜、时尚。看着两个小“对象”不着调的衣着搭配,心里极度别扭,不仅因为他们完全打破了他对穿着的要求与审美,更因为自己里外这身名牌和各种“装备”:相机、手表、手机、手串、墨镜……他身上拿一样“装备”,就可以解决姐弟俩一年的吃穿;吃一餐饭,可以吃掉贫困家庭一年的伙食费;一个包,可以包几个孩子的学费。而原本这许多的身外装备,可要可不要,或者并不需要那么奢华。

有人说有钱人的挥霍是可耻的,他曾嘲讽说花自己赚的钱,关卿何事?可此情此景,他顿感羞愧难当……钱是你赚的,但资源是人人应该共享的,多吃多占,铺张挥霍,就是可耻。

他坐在明亮的办公室,想着乡村的情景,写下这样的话:扶贫不仅是工作,更是责任和使命。

再次走进畲乡贫困户时,他禁不住流下七尺男儿泪。从资料上和各种表格中,他早已“熟悉”那家的情况,甚至知道男主身高1.85米。但当他走进那个家徒四壁的家时,被资料之外的情景惊呆了。因为支撑起这个家的主角,是一位种着三四亩地却供养着大小七个男子的花甲老妇人。家公、丈夫、三个儿子和两个孙子,全是没有劳动能力的痴傻人。如此沉重苦难的家庭组合,超乎他的想象。望着老人历经沧桑的黝黑脸庞,他手足无措,除了将自己身上所有的钱塞给她,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突感自己的渺小与无能。猛然就明白了,为什么每个单位都要参加扶贫,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县,力量其实非常单薄。扶贫,真不仅仅是扶贫办能完成的工作,是举全国全民之力,携手所有同胞,共同面对、积极战胜贫困的宏大工程。

扶贫是支还是收

我以知天命的年龄,投身于全国精准扶贫工作中,只想尽自己的能力做一些事,切实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写下这些,不是为了表达同情。同情,在贫困户面前,我理解为居高临下的傲慢。扶贫是雪中送炭的善举,不是简单盲目撒钱的行为。钱确实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但有很多问题真不是钱能解决的,从那些习惯并依赖救助且以吃低保为荣的“等靠要”人群,可证明这点。

参加扶贫工作十多年,也见到不少贫困家庭。那天见到的一户,第一次让我体会到什么是切肤之痛。资料显示她比我小四岁,大女儿比我的女儿小两岁,丈夫因为一次事故,脑受伤,致残,低保户,一家五口人,养了一头母牛,种了十多亩地,还有几亩油茶。如绝大多数贫困家庭一样,因病因残丧失劳动力而致贫。

那天走进她家,首先看到正面墙上贴着三排大小不一的奖状:作文比赛、写字比赛、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获奖学生是这家的两个女儿,想来她们家的教育还是不错的。

女主个子瘦小,很热情在搬出凳子给我们坐,自己站在厅中,激动又紧张地回答着大家的问话,非常配合地拿出检查时需要出示的各种证本。我关心的则是她儿女们的学习,便好奇地推开东面的房门,看到两张床上竟然没有席子,只有光光的床板和几床新旧不一的棉被。推开西面的房门,两张小床,也没有席子,旁边三个裂口的皮箱子,里外堆满衣物。窗前一张不算小的书桌,整齐地摆放着书本,这是唯一看得舒服的地方,让人感到一丝温暖。我悄悄退出时,心还是莫名地被什么牵扯了一下,很不舒服。

当听到她大女儿在县城重点高中读书时,我们都很意外,一个乡村孩子能够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省重点中学的重点班学习,已是非常优秀。“每个学期的伙食、零用钱只能给她1500元,衣服多是捡别人的穿,可怜的孩子不幸生在我家……”她哽咽着说。

同为母亲心,我被那个背负着贫困苦读的陌生女孩子,结结实实地撞疼了!

“他不发病还好,能帮着做点事,一发病就打人,我们母子四个怎么办?只能躲,只能多花些钱给他买药治病。许多人劝我走,在这样的家呆着有什么希望?”她抹着眼泪说。

一个农村女人,依靠一双手的劳作来养活五口人,包括常年吃药的丈夫,确实很难。同行的人都陪着她流泪,穷啊苦啊可怜啊,女主表达的信息就是这样。人生的苦有千万种,贫穷当然算其中之一,但穷人也应该有幸福有欢乐。

扶贫先扶志,无论什么原因导致的贫困,帮扶只是支撑的拐杖,而不是行走的双脚。生活没有人能代替,首先要自己想站起来,自己的脚不想站,谁也扶不起。

于是我很“绝情”地说:你家不是最穷的也不是最苦的,而且你的穷困只是暂时的,你有家有丈夫,有三个健康又懂事的孩子,有土地,有住房,有医保,有国家补贴,还有一些资助,最重要的,你的生活充满希望,只要努力,未来是美好的。她睁大眼睛看着我,大概很少有人这样对她说。我继续说:我们能给你的,不会是很多钱,但我们愿意以同龄姐妹的身份支持你,作为一个母亲,再苦再累也不能放弃家庭,更不能一走了之,必须面对与承担,坚持就是胜利。这时她笑了,也许她渴望的正是劳累之余的一句安慰、绝望之时的一点鼓励、迷茫之际的一缕温暖。

悄悄给她一点钱,与扶贫无关,只是希望她女儿能够在学校吃好一点。扶贫,不是居高临下的施予,不是有能力施予的优越,而是众生平等,以及施众与受众从物质到精神直至心灵的荣辱与共。

国庆时,她的大女儿发来感谢短信,我回复说不要感谢我,应该感谢父母不离不弃的辛勤养育,生活在贫穷家庭,也许正是老天给予我们独特且宝贵的财富,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我放逐。女孩果真非常聪明,说自己一定不卑不亢地生活,勤勉认真地学习,不忘孝敬父母、回馈社会。最后又发来八个字:谢谢阿姨守望相助。

老子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扶贫,于我,于我们,正如是。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