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小车间 撑起大扶贫——吉安市推进就业扶贫车间建设记事
2016年以来,市人社部门主动服务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大局,找准就业工作与精准扶贫的着力点,深入推进“就业扶贫车间下乡村”工作,出台就业扶贫政策,引导企业到乡......

刘珊红、闵慧源

2016年以来,市人社部门主动服务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大局,找准就业工作与精准扶贫的着力点,深入推进“就业扶贫车间下乡村”工作,出台就业扶贫政策,引导企业到乡村改建、新建扶贫车间,吸纳更多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走出了一条企业发展与贫困户脱贫“相辅相成、互利共赢”的康庄大道。全市共建成24家就业扶贫车间,吸纳928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向6019名贫困劳动力开展工业园区定向培训,向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9家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90万元。

“车间建在乡村上,上班就在家门口”———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新模式

“我在这里加工元器件,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日子比以前更好过了。”已经60多岁的贫困对象李大娘边加工元器件边告诉笔者。这是建在自家闲置的民房的一个就业扶贫车间,在我市还有许许多多类似这样的小车间(加工点)。市人社部门把准脉络、出好方子,积极引导园区企业、返乡创业企业到乡镇,组织贫困户成员中的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半劳动力到车间从事制衣、电子、手工艺制作和农产品加工等生产活动。大力鼓励企业实施人性化管理,不要求贫困对象朝九晚五、打卡上班,可以在厂里计件灵活兑现工资,也可以把工作带到家里去,打消了贫困对象“不愿转、不能转”的顾虑,真正让贫困劳动力实现了就业顾家“两不误”。

“企业招工解决了,相关成本降低了”———缓解企业用工难题的新阵地

“以前我们招工时,老乡听到要去工业园区就摇头,嫌太远顾不了家。如今不同了,我们把车间搬到了村里头,管理上更加人性化,现在是排着队要进厂上班。另外,各方面的成本也降下来,一年下来省个好几十万。”一名企业负责人告诉笔者。企业招工难一直是困扰各级人社部门的“老大难”问题,尤其劳动密集型企业一旦缺工,产能就要降下来,很多企业遇到缺工就头疼。现在,很多缺工企业纷纷把分厂、车间搬到了乡镇、村落,合理利用村(社区)集体活动场所旧址、闲置的民房和废弃的厂房改建车间(加工点),租金大幅减少。企业招工用工直接在圩镇、村委会摆摊设点,靠村民自发的宣传带动,相比以前发传单、打广告更有说服力、更加有效果,进一步降低了招工成本、扩大了企业的影响力。同时,还有部分企业对吸纳的贫困户劳动力另外发放50元/月的“扶贫津贴”,企业稳工难题迎刃而解。

“政策落到具体处,贫困户得到真实惠”——人社部门释放的政策新红利

为深入推进就业扶贫车间建设,鼓励企业吸纳更多贫困对象就业,我市各级人社部门制定出台一系列就业扶贫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就业扶贫车间可按创业孵化基地的补贴标准对场租费、水电费予以最高不超过60%的补贴,目前已向2家就业扶贫车间发放运行费补贴7万多元;设立就业扶贫车间的企业可按规定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扶持,可申请10万元至400万元额度以内的创业担保贷款,并给予贴息扶持,2016年共向9家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90万元;积极向贫困劳动力开展“招聘+培训+上岗”三位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围绕就业扶贫车间的技能培训需求,对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实行免费的订单式培训,并参照工业园区定向培训的标准向企业拨付培训补贴,2016年向6410名贫困劳动力开展工业园区定向培训,向企业发放补贴资金192.3万元。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