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朋友应卸下“人情负担”
来源: 井冈山报 2017-01-16 09:43 我要评论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笔者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民朋友的教育,正确引导广大农民朋友更新观念,消除攀比心理,摒弃封建迷信、铺张浪费等陋习,科学、合理地安排消费,引导农民朋友走出......

 

□廖卫芳

近日,笔者回乡下老家,在与一些村民交谈中了解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朋友的“人情债”也越来越沉重,“人情债”已成了农民朋友的一个沉重的负担。据笔者对几户农户的调查统计,发现户均每年负担的“人情债”高达5000元至1万元不等,而且还在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农村“人情债”缘何越来越沉重?据笔者调查,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送礼名目繁多。在农村,人情礼可谓多如牛毛。亲朋婚嫁、老人寿辰、新居乔迁、小孩满月、孩子升学、生病住院、新年压岁,等等,总计不下10多种,都免不了要送上一份“人情”。据一位村邻告知,他仅去年十一二月两个月就喝了10多场“人情”酒,估计春节前还有五六场。二是送礼由实物转向现金。据几位村邻介绍,10多年前,遇上亲朋小孩满月,买上半斤或一斤毛线、外加10多个鸡蛋即可。而如今谁还稀罕送毛线拿鸡蛋,干脆包个红包。三是礼金数额逐年看涨。以结婚包红包为例,上个世纪末包个50元红包,就算是比较体面了,而近几年,没有三五百元恐怕已拿不出手了。个别农民尽管自己度日艰难,也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四处筹集礼金,甚至借钱来还“人情债”。据村民反映,“人情债”越来越沉重的现象并非个别地方存在,在各地农村都十分普遍。

农民“人情债”的加重,不仅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而且也极不利于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眼下,又到一年一度的“人情消费”的旺季。笔者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民朋友的教育,正确引导广大农民朋友更新观念,消除攀比心理,摒弃封建迷信、铺张浪费等陋习,科学、合理地安排消费,引导农民朋友走出“人情消费”的误区,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发展农业生产上。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