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椅
我的祖母在世时,一到夏天,她就喜欢拖一把藤椅,坐在庭院中。

我的祖母在世时,一到夏天,她就喜欢拖一把藤椅,坐在庭院中。

时间,是黄昏。

暑热渐收,庭院中,溢满夏日里特有的静谧。藤椅,是一把罗圈椅,据说是祖母从“旧社会”带过来的。色,呈酱红;已然破旧,有些藤条,已经断裂了。

已近八十的祖母,身体依然有些胖,她坐在藤椅中,身体塞满了其中。她双手放在两边的扶手上,靠右边的扶手,还倚着她的拐杖。她坐在那儿,静静地,眼睛,看着庭院中的一切:渐渐暗下来的天光,几只跳跃、觅食的麻雀,从她眼前走过的人,将要归宿的鸡鸭……

她的脸上,异常安静,是老年人特有的那份肃穆的安静。似乎,无所思;也许,思念、怀想的河流,是在心底深处流淌———只是,我看不见,看不出。

多年之后,我见到了一张毛泽东的照片。

老人家亦是坐在一把藤椅上,身穿浅灰色中山装,双手放置在藤椅两边的扶手上。头微侧,侧向右方;头微扬,看向远方,一副沉思默想的情状。他在休息,也在沉思,他在休息中沉思。

每次看这张照片,我都在揣测:他在想什么?

我知道,他想的,肯定与我祖母所想的不一样;我的祖母,想的永远是“小事”,而他老人家,想的永远是“大事”———这就是平民与伟人的不同。

因了这些缘分,我就觉得,一把藤椅,特别是一把罗圈藤椅,注定是一把老人的藤椅,闲适的藤椅、思想的藤椅。

年轻人,也不是不可以坐藤椅,可那浮躁的屁股,恐怕是难以坐出一把藤椅的“滋味”的。藤椅,是安静的,是寂寞的,就像那些处于原生状态的一根根竹藤。等到“人物俱老”,一把浅黄色的藤椅,被坐成了深红色,也许,“滋味”就出来了。时间,会皴染一切,满头黑发,被“染”成白发;一身浮躁,被“染”成铅华洗尽,洗尽的是“物”,更是人。

所以,人,特别是一位老人,喜欢一把藤椅,不是没有道理的。

据说,我国著名的文字改革家倪海曙,就有一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旧藤椅,这把藤椅,他一坐,就是一生。他,还特别为自己的旧藤椅写过一首感恩的诗:“多少次累极了,靠着你/我稍稍得到休息/我有时,几乎不能得到呼吸/你,就让我喘一口气。”对于倪海曙来说,“休息”的,不仅仅是身体,更是心灵。

从一定角度来说:一把藤椅,是可以安放一颗心灵的。

无独有偶,著名作家张中行先生,也有一把自己的旧藤椅。据他的文章所写,这把藤椅购买于一九三二年,是从八面槽旧货市场上买到的。同样,张先生也是一坐一生:藤条断了,他就绑一绑,也有人劝他买一把转椅,他却不肯———老人“恋物”,恋旧物。

他就是坐在这把旧藤椅上,写出了一篇篇精美的散文,著述出了一本本的学术专著。

其实,历史已经作出了证明:某些“大红大紫”的人,已然成为了“旧时风景”,而安安静静地坐在藤椅上的张中行们,其文章、风采,却璀璨依旧,而且还有可能,在时间中,愈加辉煌、灿烂下去。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