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农产品营销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 区政协办公室 2016-12-30 19:35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在当前农产品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做好青原农产品营销文章是广大农民兄弟实现增收之迫切需要,更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为促进我区农产品的营销,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产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青原区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转方式,抓创新,求发展,推动了井冈蜜柚、生猪养殖、绿色蔬菜、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农业土地流转6万亩,林业土地流转4.56万亩;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井冈蜜柚种植面积达到5.3万亩,连片绿色蔬菜种植面积7.5万亩,花卉苗木种植面积5000余亩,生猪产出栏85000余头,肉牛出栏13000余头。在农产品销售模式上,一方面采取农超对接,将青原区井冈蜜柚、绿色蔬菜等主导农产品摆上市内各大超市窗口。另一方面采取农商对接,利用农村e邮、区内井冈绿农网及企业自己搭建的销售网站等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推介销售。同时,还通过展销会、农家乐平台等方式提高我区农产品的知明度,例如我区的井冈蜜柚参加了南京农产品展销会,成为展销会的抢手货;新圩的狮头鹅生产销售形势也很不错。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供求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的需求已从重量不重质的卖方市场向追求安全、营养和注重品质、质量的买方市场转变,发展优质、高产和高效农业已成为迫切需要,而我区农产品在生产营销过程中离此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产业化较低品质难以保证。目前,区内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3家,无国家级龙头企业,省市龙头企业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离全区农业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农产品生产大部分还停留在追求产量和缺乏标准化生产的状况,更谈不上绿色、无公害和有机食品了,水、大气、土壤污染和过量的农药化肥的使用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同时,区内没有农产品检测中心、批发市场检测站等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在生产、加工、流通、质量检验、标识管理等各个环节,缺乏一套严格且完整的标准和市场准入监管制度,主要农产品质量得不到认证,使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信任感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2.储藏能力不足缺乏精深加工能力。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很强,为了提高销量和价格,部分农产品需要在销售时间和市场半径上进行扩广,这样就对农产品储存和产品运输等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全区农产品储存仓库严重不足,造成农产品成熟时大量集中上市,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量积压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2015年,全区井冈蜜柚大丰产,由于没有足够的储藏能力,造成了大量的腐烂损失。同时,由于我区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销售基本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严重影响了我区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宣传不够市场信息滞后。好酒也怕巷子深,农产品也要勤吆喝。由于我区农业信息化建设软硬件先天不足,农产品的宣传方式和配套的营销网络还相当落后,同时,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以及市场体系还很不健全,产销直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委托代理等营销形式还未起步,稳定的省内外销售市场和终端销售市场还没有建立,客观上造成我区农产品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市场信息化的滞后,使我区农户不能及时了解其他省市农产品市场的价格和销售情况,促使销路不畅和低价倾销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大量农产品积压难销,甚至霉烂扔弃,经济损失惨重。如我区2015年井冈蜜柚的销售情况就是如此。

4.品牌不响包装不精美。由于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惯性,农民的市场意识、品牌意识较为淡薄,农产品的品牌问题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一个知名度高、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虽然我区的井冈蜜柚在销售中创造了一定的品牌效应,但这种效应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许多优质农产品的品牌效应还没充分挖掘出来,有的甚至还有下降,如我区的土蜂蜜、茶叶、茶油。近几年,我区的大棚蔬菜生产发展很快,产量大,质量好,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但在大都市的超级商场内,却很难看到身带条形码的高价位的瓜菜,大部分产品只能在农贸市场销售。俗话说“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农产品在推销的过程中,产品包装是产品形象和产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区农产品的包装也还只停留在简单实用的低水平上,瓜果蔬菜不是用袋装,而是直接用车拉,较少考虑产品在保鲜、美观、搬运和市场销售等方面的需求,包装土、大、粗、材质差、印刷图案呆板的情况较为普遍。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只靠低价竞争,不在产品质量、品牌推广、提升包装上下功夫,很难在农产品市场上站稳脚跟。

二、促进农产品营销的几点建议

1.抓农信强队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引导对于农产品产销至关重要,一方面区里成立一个从事农产品市场信息统计、分析、研究和报告的专业机构,对本地的各种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量、市场供给量、库存量、消费量和价格等进行准确、可靠、及时的统计和预测,定期发布权威可靠的农产品供求和价格等市场信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已有的协会体系,加大信息进村入户力度,避免农民产生一哄而上、盲目种养、劳民伤财的现象。另一方面促进农产品的营销,还需充分发挥我区大批土生土长的经纪人在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和连接纽带作用,以超前的眼光和手段,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方式,培训一批青原农产品经纪人,通过学习培训,使他们熟悉了农产品经营基础知识,学会正确采集分析农产品市场信息,掌握与客户谈判的技巧和技能,学会会计核算和签订经济合同等,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农民购销队伍的经营能力和水平,为我区特色农产品的营销带来新的活力和希望。

2.抓配套促服务。由于绝大多数农产品受气候因素制约,农作物生长期短,成熟期比较集中,容易造成卖难,因此要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完善农产品交易场所和服务设施,重点要提高贮藏加工能力,缓解农产品集中上市时的销售压力,延长销售期,实现产品增值。目前我省现行的农业基地发展规范性文件中,不包含预留冷库、仓库等配套设施建设用地,导致农产品企业、农业产业基地在发展时,面临农产品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用地难、建设难等问题。中央于2009年出台了《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暂行办法》文件,允许上规模农业基地、企业预留2%基地土地用于冷库、仓库等配套设施建设,但国土部门政策未及时跟进,文件暂时无法落实。建议相应部门逐级汇报协调,尽快从政策上解决好农业部门与国土部门的沟通联系,使相关惠农政策早日落地,使农业企业能充分利用当前国家对农产品加工类项目的补助契机,积极申报建设项目,加快建设水稻烘干机、水果通风库、蔬菜冷藏库等设施,提高农产品储藏能力,促进农产品存储水平上台阶。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改变青原农产品外销在运输上“单打一”和各自为政的状况,发挥其资金、技术、信息和管理优势,使其积极参与到农产品流通中来。例如我区5万多亩井冈蜜柚,可在蜜柚上市季节,由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运输、联合销售,提升产品冷藏保鲜、运销、加工配送等服务水平,降低销售成本。

3.抓营销拓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销路,只有拓展市场,才能带来我区特色农产品销售的更大空间和舞台。由政府或鼓励民资投资建设青原农资连锁配送中心和名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搭建农产品电商平台,将青原各种农产品进行整合,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宣传,使其成为青原区重点营销农产品的主要营销窗口。这样既为农民的买卖难问题搭起了市场平台,拓宽了农业产品营销宣传渠道,又使外出青原走亲访友购买具有青原品牌的名优特产提供了方便,也能充分展示了青原农业产业化的形象,扩大青原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同时,大力扶持、规范和引导如农村e邮通之类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出台鼓励优惠政策,整合现有信息资源,构建覆盖乡村的多级农业信息网络,大力推进农产品网上交易市场建设,不断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户开展电子商务,逐步构建多品种、全覆盖的本地农业企业销售流通业态体系,形成网上网下两个市场同等重视,同步建设,共同促进我区农产品营销。

4.抓品质树品牌。当前,市民对农村的特色农产品如茶油、土鸡、蜂蜜等的需求非常旺盛,同时,对农产品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让消费者认可青原特产,一方面要根据国家有关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特色农产品无公害技术规程和地方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全面实施无公害农产品培育计划,加快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发展步伐,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对农产品污染问题的治理,控制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外部污染和农业自身污染,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无公害标准化管理(可利用网络充分的展示农作物从田间生产到车间加工的全过程,增加消费者信任感)。另一方面要加快创名牌农产品的认证、开发、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积极向上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品认证,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大、产品知名度高和经济效益好的名牌产品。同时,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标准化生产(养殖) 基地的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基地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逐步实现我区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效益化,真正实现富民产业富民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