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党政干部扶贫日记走心暖心
12月下旬,安福县委内刊《今日安福》连续选登了两篇由乡镇干部撰写的扶贫日记,扶贫日记一经登出,在全县上下引起巨大反响。日记中透露的浓浓恤民情怀,以及扶贫......

中国吉安网讯(刘丽强)12月下旬,安福县委内刊《今日安福》连续选登了两篇由乡镇干部撰写的扶贫日记,扶贫日记一经登出,在全县上下引起巨大反响。日记中透露的浓浓恤民情怀,以及扶贫帮困的责任担当,启发和激励着全县广大干部投身脱贫攻坚。

刘慧娜是该县横龙镇一名年轻干部,她在今年12月4日的日记中写道,按照乡里的工作布置,周末全乡镇干部加班,分组到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相比有着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同事们,我这个今年刚毕业的菜鸟,多少有些忐忑,怕自己做不好与贫困户的沟通交流工作,更怕遇到突发状况无力解决。所幸一位老干部主动和我一组。枫塘村王秋生老人家已经有83岁的高龄了,他的妻子73岁,患有精神病,连正常交流都困难,每天都靠药物维持。三个女儿两个已经外嫁,还有一个前两年出车祸去世了。说起这些,老人的声音都哽咽。我打量屋内摆设,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我内心的触动不可谓不深。王秋生本该儿孙绕膝了,却要独自照料患病的老伴,精打细算辛苦地操持着家里家外。

刘慧娜的日记结尾写道,政府这些年的烤烟及光伏产业分红、危房改造补助和发放慰问金等帮扶让他们晚年不至于凄凉,临走之际,淳朴的老人一再表示感谢。其实,我想,或许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对他们的帮扶措施和走访形成一种长效机制,让帮扶的阳光沐浴到他们每一个人的心间,真正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另一篇扶贫日记是该县赤谷乡干部刘鑫春写的。12月6日那天他走访了两户贫困户。第一户是陂头村残疾人王冬苟。刘鑫春在日记中写道,走在贫困户王冬苟家的小道上,远远就看见他倚在院子的门框,冲我傻傻地笑了。这一幕,让我感觉像是家人在等我回家一样,不免一股暖意涌上心头。王冬苟是一个弱智哑巴,今年48岁,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吃穿靠80多岁的老母亲料理,但他平时还挺乖的,也不到外面去惹事,总是跟在母亲的屁股后面,陪着年迈的母亲做各种琐碎的家务,我能体会母子相依为命的那种幸福感。老母亲的遭遇令人唏嘘,精明能干的大儿子在十几年前车祸去世,但她很是乐观、坚强,从不抱怨生活的不公,每次和她聊天,总是乐呵呵的,说着感谢政府、感谢党的话语,说是现在的政策好,让她们母子在没有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还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刘鑫春走访的第二户贫困户是胡小勇。几年前,胡小勇意外摔断了腿,因为没有钱,耽误了治疗,致使行走不便,亲友们建议他到南昌去做接骨手术。因为手术太痛苦了,胡小勇说宁愿残疾一辈子也不去受那个苦了。但想着一家老少还要指望自己养活时,这个坚强的汉子还是下了决心,借了钱到南昌进行了第二次手术。因为家里困难,腿伤刚刚好,胡小勇便外出务工,很少和家人团聚。在胡小勇家,刘鑫春拿出手机,用微信视频给胡小勇与小孩通话。小孩见到了久违的父亲,兴奋极了。刘鑫春在日记中写道,看着聊得正欢的父子,我真不忍心打断他们,心里默默地祝愿他们一家能早点走上脱贫的道路。

据了解,安福县委要求全县党政干部在精准脱贫工作中放下架子、沉下身子,与群众“打成一片”,多说暖心话,多做暖心事,一步一个脚印,科学有效地精确帮扶。目前,该县千名干部正深入贫困乡村、农户家中,精准施策,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越来越多的日记记录着该县党政干部辛勤扶贫的脚印。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